老兵画像:张文明,汇龙镇光荣村人。1925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曾任东南警卫团游击队侦察员,回乡后曾任汇龙镇十五大队党支部书记、民兵营长。
7月27日上午,迎着似火骄阳,记者来到了惠萍镇大兴镇村敬老院,在这里见到了90岁的抗战老兵张文明。看到记者进屋,老人笑意盈盈,连连向我们挥手,不停地说着:“你好,你好。”老人虽然记不清抗战的一些细节,但对几个特定的战役印象颇深。在一番寒暄后,老人亲历的抗战故事从他口中娓娓道来。
1944年,当时的启西区动员青年参军,年仅21岁的张文明听到消息,一腔保家卫国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张文明毅然参加了新四军。部队领导看他机灵,就安排他担任侦察员的工作。
入伍后不久,在聚星镇东北巴掌镇附近,一场跟日本鬼子的战斗让张文明记忆犹新。1944年12月,张文明一行人遭遇了80多个鬼子。经过一场恶战,由于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我方损失惨重,张文明拼尽全力才得以脱身。“后来,我们被日军重兵包围,王澄团长和鲍志椿政委在村外观察敌情研究作战方案的时候,两个人被鬼子狙击手的同一颗子弹击中牺牲。”说到这里,老人恨恨地咬紧牙关,眼中隐隐地泛着泪光。
张文明十分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战斗中,他曾亲手打死了一个日本鬼子。“在汇龙镇双庆桥,我用缴来的一把‘三八’式步枪,一枪打爆了鬼子的头。”老人的言语中透着自豪。那天,张文明和两个战友在双庆桥附近侦察,看到有一个鬼子独自走在街头,张文明当下立即喝住鬼子,趁鬼子还没来得及反应,举起枪来就朝鬼子脑袋开了一枪。这一枪,准了!这让张文明和同行的战友兴奋不已,又缴到了一把枪!
在与日本鬼子战斗的两年间,张文明也经历过“枪口逃生”的危险时刻。在一次执行侦察敌情的任务中,张文明了解到敌人数量以及进一步的行动后,立即准备回去向首长汇报。已经走了离鬼子有一段距离,可能是鬼子有所察觉,其中有一个鬼子端起枪向张文明开火。幸好张文明反应敏捷,纵身跃进一片竹林里,利用有利地形,一溜烟跑了。“等我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我扭头一看,发现身上的棉袄都被打了个洞。当时真的好惊险,鬼子的枪再准一点点,我就被打中了。”
张文明说,打了“九十九”仗,没碰到九令镇那场壮烈的战斗,他觉得十分遗憾。“那场战斗打得很惨烈,一个排的人最后只剩了两个人回来。”
抗战结束后,张文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二十四军七一师二一二团侦察连副连长。张文明很喜欢唱抗战期间的歌曲,尤其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记者提出让他哼两句,他说唱就唱,气势不减当年。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介绍,他唱起抗战歌曲来特别起劲,有时候一整夜都在哼唱。谈话间,张文明的小儿子和小儿媳来探望他,说到小儿子,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经常来看我,对我很好。”
本报记者 张以 周诗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