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飞昌:身经百战 历炼成钢
时间:2015-07-21 A+   A- 举报


老兵画像:季飞昌,南阳镇小塘沙村人,1923年出生,1943年参加新四军。曾任三一四四部队三支队部步兵、情报参谋。先后参加江阴抗战、上海抗战等大小战斗上百次。


本报记者   黄欣美

7月15日,风和日丽。我们慕名来到南阳镇小塘沙村1组,见到了抗战老兵季飞昌。老人正躺在藤椅里打着盹,一头银丝和满脸的皱纹,让人倍感岁月和历史的沧桑。

我们轻轻唤醒了老人,当得知来意时,老人轻轻摆了摆手,笑着说:“我仅仅是一名抗战老兵,也谈不上什么功劳。如今,这么多人来看我,已经很感谢了。”谈笑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虽然老人年过九旬,但牙齿没掉几颗。一番寒暄后,老人打开了记忆的阀门。

1923年,季飞昌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二。 “大哥15岁就出去当兵了,那时候我还小,听说哥哥专门打鬼子,我很羡慕。受其影响,我也决定出来打鬼子。”

1943年春天,新四军途径启东,驻扎在如今的海复镇。听说共产党部队来了,季飞昌兴奋不已。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独自来到部队报名参军。“因为经常吃不饱,所以我的个子显得特别矮。当时,队长嫌我矮就让我回家。可我就是不走,队长没办法,就问我为何要参军。我就回答‘拿枪打坏人,不受人欺负’。”就这样,季飞昌在新四军当起了步兵。

季飞昌所在的班里有10多人。“步兵,说白了就是上战场杀鬼子的。每人除了一杆步枪,还配有一把大刀。白天火力拼不过敌人,晚上就用大刀袭击。”季飞昌说,和鬼子打仗的时候,晚上经常在战壕里度过。每个步兵随身携带4斤米、80发子弹、一把洋锹、一把十字镐、4颗手榴弹。

“战争是很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算睡觉也需耳听八方。”季飞昌回忆说,有一次,季飞昌和战友们在阵地上休憩。还没入睡,耳边就传来“啪啪啪”的子弹声。听到动静后,他马上叫醒身边的战友,拉动枪栓就往枪膛里推子弹。“当时敌人不光有机枪,还有轰炸机,头顶的轰炸机不停地向下扫射,我是眼睁睁看着战友一个个拼死战场。”老人说起当年的场景,紧握双拳。“虽然我们的装备比不上鬼子,但是我们有不怕死的精神。由于我个头小、反应快,我躲过了不少危险,打鬼子这么多年,没有受过大伤。”

1944年7月的一天,眼看就要下雨,时任三一四四部队三支队部情报参谋的季飞昌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尽量拿到驻扎在上海的日军作战情报。接到任务后,季飞昌带领小分队乔装打扮混入日军基地。在初步掌握日军的兵力分布情况后,他和战友悄悄潜入日军一队长的房间,将正在熟睡中的日军队长抓获,并当场盘问出作战计划和战略物资等关键信息。由于当时沿路盘查很厉害,拿到重要情报的季飞昌只能绕小道走。在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上,季飞昌脚底被碎石划破的伤口鲜血直流。他把材料袋裹起来抱在胸口,生怕被雨水淋湿,也不敢找地方避雨,怕耽搁时间。经过2小时的艰苦跋涉,季飞昌回到联络站。当晚,他发起高烧,三天后才醒过来。后来,季飞昌还随部队参加过南京、福建等地的抗日战争,主要参与夜间作战和侦察任务。

“有生之年能看到新中国成立和丰衣足食的今天,我非常兴奋。”面对镜头,老人挺立身子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