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看过《敌后武工队》吗?李向阳神出鬼没杀敌的故事大家都津津乐道。今年88岁的林志高老人当年就是一名短枪队队员,老人说:“那时候,八路军叫武工队,我们新四军称短枪队,杀敌锄奸,我们都是李向阳。”
老兵画像:林志高,启东人,1927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1958年转业回到地方,先后在启东市公安局、检察院、供销总社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
14岁瞒着父亲跟新四军走了
7月3日上午,在东洲新村,我们见到了当年让敌人恨之入骨的林志高老人,年近90的林老精神矍铄,平日还能在屋前小花园养花弄草,在他的细心侍弄下,今年两颗铁树都开花了。回忆70年前的事情,老人思路清晰,滔滔不绝。
林志高老家在海复镇东部,离开海边几百米,他在家中最小,上面有2个哥哥和1个姐姐,10岁的时候母亲就病故了,从小他就帮着家里干农活,只记得父亲对他很严厉。1941年8月,林志高14岁,还在三堤小学读书,就在那一年,新四军驻扎到了他家的南埭上。
从小失去母亲的林志高,见这支部队对老百姓很好,不像国民党部队那样骂人,还听说这支部队是打日本鬼子的,就下决心报名参军。担心父亲不让当兵,林志高瞒着父亲跟新四军走了。
成为一名短枪队队员
由于年龄小,一开始林志高在部队当勤务兵。1943年初,中共海启县委抽调了一批具有较好军事、政治素养的干部,组成了东南政治保卫队,又称短枪队。部队领导征求林志高意见,他来到了吕四地区,与地方民兵一起开展打据点、杀敌人的游击战。
林志高说:“那时候敌人经常出来扫荡,老百姓没有安稳日子过。为了打击敌人,短枪队经常三四人一组,带上几个民兵钻进据点杀鬼子、缴武器。”
“1943年春季,海复镇的阿弥图佛桥附近驻有一个伪警察署,大约有10多个人。我们通过侦察发现,这些伪警察天天到对面的顾家豆腐店喝豆浆。一天,我们五六个人带着6支短枪去伏击,但不巧的是这天豆腐店没开门,扑了空。在路上,我们却意外地碰上了为龚家镇据点送枪的2名伪军。我们一下子缴了2条枪、2辆自行车。”
一斧头把伪区长的头砍了下来
在血雨腥风的残酷环境中,一些民族败类,甘心附逆,为虎作伥。锄奸工作,是抗战时期反“清乡”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志高回忆说:“汉奸陈炳昌做了不少坏事,民兵们几次想除掉他,但苦于没机会。1942年底的一天,我们获悉陈炳昌夫妇在吕四镇范龙街上的一家店里吸鸦片。那天夜里,我们4个短枪队员从吕四镇北面趟过一条河,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这家店,并装作客人喊老板开门。仍在睡梦中的陈炳昌就让我们给抓住了。”
“吕四镇一个伪区长不仅为日本人做事,还欺压百姓,他身边有一个班的士兵保护。住的屋子四周有高围墙,围墙内还筑有碉堡。这位伪区长公然说:‘别人怕新四军,我就不怕。’1943年夏天,我们决定除掉他。凌晨2点左右,在碉堡下的围墙上挖了个洞,进去后又在伪区长住的屋后墙壁上挖了个洞。我们正好从伪区长的床底下钻出来,还在打着呼噜的伪区长,被我们一斧头把脑袋砍了下来。”
1943年冬天,林志高在三甲镇收集情报,伪乡长吴汉明看到后报告日军。日本鬼子封锁了各个路口,盘查过往行人。远远地,林志高看到鬼子检查行人的手,因为当时他一只手有6个手指头,估计鬼子是要抓他。情况非常危急,林志高退到一家店铺里,从后门出去连扑了几条沟。跑出300多米时,被鬼子发现,他们一边追过来一边射击。林志高憋住一口气拼命跑,一直跑到七甲桥,才逃出了敌人的追捕。由于身份暴露,不久林志高就被调离了短枪队,结束了2年多的游击生涯。
本报记者 戴丽丽 摄影 姜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