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政府植树造林的号召,连云港人仉传伦毅然转让出自己承包的400多亩土地,另谋职业,从头开始。
“我早把自己当成启东人”
本报记者 张春柳
12月9日清晨4时,天还没亮,仉传伦和妻子孙霞云早早地来到了惠丰农贸市场,站在自己的蔬菜摊前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忙完早市已过9点,仉传伦这才有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今年52岁的仉传伦是连云港灌云县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仉传伦的弟弟来到启东发展。他从弟弟口中得知启东生活条件不错。几经思量,1995年底,仉传伦带着妻子和小女儿来到启东,在汇龙镇双庆村落下脚。第二年,仉传伦在村里租下50亩土地,机械化耕作种植小麦、黄豆、棉花等经济作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人生地不熟,夫妻俩不怕苦累,凭借勤劳的双手站稳了脚。几年后,他扩大了种植规模,并在附近其他村也流转了土地,种植面积增加到近400亩。期间,仉传伦还介绍了数十名连云港老乡来启东种地。
来启东不久,仉传伦一家就适应了启东当地的生活习惯,最大的语言障碍也消除了。“既然在这里小日子过得不错,不如就不走了吧。”仉传伦和妻子一拍即合,他们决定留在启东,成为新启东人。有了这样的决心,一家人更主动地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他们与村民相处融洽,对村里的公共事业也非常支持。2008年,双庆村实施路面白色化工程,仉传伦二话不说,捐出200元钱。“我们早已把自己当成这里的村民,钱不多,算是表达一份心意。”此后,仉传伦每年都会捐出200元,直至全村埭路白色化工程全部完成。村里搞环境整治,仉传伦也积极配合,农闲时,他就带领老乡们一起帮忙清理沟河,挖沟通渠、清扫垃圾……村民们无不对他们的行为点赞。
新农村建设需要村民的共同努力。去年底,为响应政府植树造林的号召,仉传伦主动放弃了自己流转的400多亩土地,用于绿化造林。要知道,仉传伦一家靠田地为生,而这些土地每年都能为家中带来可观的收入。不仅如此,他还说服一些老乡也拿出了部分流转土地。“多亏了仉传伦,村里的绿化造林任务很快就超额完成。”村党总支副书记施振中告诉记者。
今年初,仉传伦与妻子决定,在农贸市场从事蔬菜贩卖生意。每天下午5点,仉传伦就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回去后和妻子一起整理摊位,忙完已是深夜10点,第二天夫妇俩早早起身做生意。虽然辛苦了些,但由于菜品丰富、价格公道,他们的摊位前总能吸引不少顾客。现在,小本生意也上了轨道,仉传伦也适应了忙碌的生活节奏。
放弃种地的谋生方式,另谋职业重新开始,回忆起当初的举动,仉传伦说:“我早把自己当成了启东人,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村民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