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新镇邦道村,谁家水管出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耿永新——
义务修水工,一当14年
本报记者 朱俊俊
“耿师傅,我家的自来水管道出问题了,快来帮我看看!”11月17日一大早,北新镇邦道村村民耿永新就接到邻居刘老伯打来的求助电话,正在准备早饭的他立即关闭煤气灶,直奔刘老伯家帮他修理水管。
现年63岁的耿永新,头发花白但看上去非常精神。耿永新原是北新镇邦道村的一位村干部。2001年退下来后,不仅担任村里的老干部调解员,还当起了村里的义务修水工。14年来,村里哪家哪户的自来水管道出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耿永新,耿永新也都有求必应,并且不收取任何报酬。
年轻时,耿永新是村里的第一代修水工,很早就与自来水打交道。退休后,他就自愿帮助村里村民维修自来水管道。11月15日晚6时许,正在吃晚饭的耿永新突然接到同村26组丁师傅的求助电话,原来他在自家地里打桩时,不慎将地下的一根自来水管道砸坏了,自来水从地下喷涌而出,他急得不知所措。听罢,耿永新放下手中的碗筷,带上维修工具以及水管材料赶了过去。他熟练地找到这条自来水管道的阀门,关闭后,用自带的工具和水管等材料,耗时半个多小时,修复了自来水管。虽然阀门已经关闭,但是管道内残留的自来水还是将耿永新的衣服打湿。被风一吹,冷得直打哆嗦。临走时,丁师傅拿出钱表示感谢,耿永新只是笑了笑摆摆手。
像这样义务帮村民修理自来水管,耿永新每周起码要有2次以上,碰上冬季自来水管道故障频发,经常一天要维修三四起。无论自来水管道修理难度有多大,耗时有多长,他从不收取任何报酬,甚至经常自掏腰包帮村民上镇购买水管、弯管等维修材料。耿老伯说,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家里的自来水管出了故障,更多的是束手无策。
其实,退休后的耿永新并不清闲,老干部调解员的工作耗去了他大量的时间。妻子因患糖尿病不能从事体力活,他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家里4亩多的责任田,也都要他来打理。尽管如此,面对村民的求助,他从不拒绝,只要一个电话,就会及时赶到。“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我,也是对我的一种信任。能够给乡亲们带来方便,是我最高兴的事。”耿永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