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龚允陈
人物简介
龚允陈,男,1965年4月生,启东汇龙镇人。1982年启东中学毕业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1986年获学士学位,分配扬州大学任教;1997年获扬州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获博士学位,并任职于加拿大多伦多医院,从事人体蛋白质数据收集;2006年至今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实验室工作。
本报记者 蔡樱子
这几天,远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龚允陈内心激动,马上就是中秋节了,这个节日会与众不同,他要回到家乡——启东的怀抱,与父母一起过团圆节。三年没有回来,他的心里一直记挂着家乡,自己也只能从父亲的嘴里了解家乡的点滴变化。大桥通了,铁路要修了,家乡经济的发展让他欣喜不已。
龚允陈是个执着而充满自信的追梦人。
他以敏锐的科研能力和踏实的做事风格在生物工程领域勤奋耕耘;他与团队其他5人一起,成功地建立了生物数据库,通过对蛋白质分子结构式的研究来发现分子式的不同排列对人体的影响;他撰写的《家兔血浆AKP和PRT多态型的电泳技术》《SR92A黄羽肉鸡与萧山鸡及其杂种后代DNA的指纹分析》等学术文章先后在国外多家杂志刊登,“生物博士”是熟悉他的人们送给他的美称。
成就、荣耀、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怎样艰辛的人生历程和精神历程呢?“学会坚持,永不放弃。”龚允陈并不认为自己是个特别聪明的人。能取得一点成绩,靠的是自己对科研的深刻领悟和不懈追求。
在父亲的心里,孩子始终是孩子,因此,好的习惯就得从头抓起。从小,父亲就着重培养龚允陈各方面的能力。还在龚允陈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就利用夏天教他学习游泳。小允陈在喝了几口水后,经过反复练习,终于能够做到不下沉,学会了游泳。
潜移默化习得人生道理
1965年的春天,龚允陈出生在启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启东教育局的一名干部。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龚允陈的成长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其他同龄的男孩子一样,儿童时代的龚允陈也很顽皮,经常会惹父母生气。父亲总是循循善诱。“我一直采取鼓励的方式教育他。”谈到孩子的教育时,父亲龚学范强调,孩子的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面发展。
在父亲的心里,孩子始终是孩子,因此,好的习惯就得从头抓起。从小,父亲就着重培养龚允陈各方面的能力。还在龚允陈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就利用夏天教他学习游泳。小允陈在喝了几口水后,经过反复练习,终于做到不下沉,学习了游泳。
到了深秋的时候,天气逐渐转凉,河面虽未结冰,但岸边的花花草草已结了厚厚的霜。父亲就问龚允陈:敢不敢下水游泳?这原本是父亲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龚允陈却毫不犹豫地跳下河,使劲地游起来。小小年纪,就懂得坚持不懈。父亲的眼中写满了自豪。
一个人的性格其实是在很小的时候形成的。在父亲的记忆中,龚允陈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一次,父亲带他去乡下玩。看到农田里竖着许多测量标杆,龚允陈眨巴着大眼睛问父亲:这是什么呀?能爬么?听着儿子稚气的问话,父亲笑着回答:如果你想爬,就要用力抓住。
龚允陈用稚嫩的小手拼命抓住标杆,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上爬。爬到3米高时,父亲觉得孩子力气用得差不多了,就动员他下来,叮嘱孩子用力抓牢,慢慢下来。孩子两脚着地的刹那间,父子两人心里充满了喜悦。
与普通家庭不同的是,龚允陈的家里一直实行分食制。每到吃饭的时间,父亲就会给家里的四口人各盛一份菜。然后规定,盛在碗里的饭菜必须吃干净,不能剩下。“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不挑食,珍惜粮食,还能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父亲总是这样教导龚允陈: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完成,而不是依赖于别人。
父亲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把人生的许多大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龚允陈。龚允陈在小时候就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他之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缘生物醉心学术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清代大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其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从此,龚允陈的人生除了与生物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外,也因对科研事业的不懈追求而更加精彩。
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龚允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在启东实验小学读完小学后,龚允陈进入汇龙中学读初中,之后又顺利考入启东的最高学府——启东中学。
上了高中的龚允陈学习相当刻苦,经常是父母叮嘱他早点休息,而他只顾着看书。
父亲在市教育局工作,家里有很多数理化书籍。这些在别的孩子看来枯燥无比的书,却成了龚允陈的宝贝。每到休息天,龚允陈就扎进这堆书中,仔细翻阅,认真记录。每看完一页便在那页纸上印上一个章。日积月累,书上的印章越来越多,他终于看完了父亲放在书柜里的全部书籍。在1982年的高考中,龚允陈以高出录取分数线80分的优异成绩,被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录取。
进入大学殿堂,龚允陈更是把自己浸润其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四年的光阴转眼即逝。大学毕业后,龚允陈被分配到了扬州农大(现在的扬州大学)农学院生物系。在七尺讲台上,龚允陈勤奋工作,逐渐从一个助教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讲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清代大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其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从此,龚允陈的人生除了与生物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外,也因对科研事业的不懈追求而更加精彩。
他边工作边学习,在职攻读了硕士学位。寒来暑往,在忙于教学的同时,龚允陈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有相当一部分被刊登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后来省里要派各界专业人士去美国做学术交流,龚允陈凭借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绩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龚允陈启程前往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做学术交流,并在那里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他边学习边打工,打算读完博士后再回国。此时,已有一些专门研发生物保健的公司向龚允陈伸出了橄榄枝。对方以口语达不到读博要求之由为名,实际要龚允陈为其免费打工两年,再申请读博。龚允陈断然拒绝了美国公司不合理的要求。
龚允陈(左)和倒是在一起
不懈追求成就人生精彩
龚允陈说,人生短短几十载,生命有限。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干一行,爱一行。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充满感情,才能把工作做好。当遇到苦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学会坚持,永远不要轻易放弃。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不能忘了帮助过自己的人,更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和亲人。
在美国学习了一年之后,龚允陈如愿以偿申请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加拿大的博士生活一直持续了5年。生物学的博士课程有相当的难度。博士生导师只负责开给龚允陈必读的书目单。龚允陈必须要精读完导师开出的所有书籍,找出书中有矛盾和不够完善的地方,自己选取一个角度,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幸好龚允陈对生物领域有着较深的研究,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学术论文也发表得较多。在不懈努力下,他终于获得了这个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的龚允陈应聘到多伦多一家大医院,主要负责建立生物数据库,通过对蛋白质分子结构式的研究来发现分子式的不同排列对于人的身体的影响。对生物学研究,龚允陈总是怀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深情。沉浸于科研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日复一日,每天都与枯燥乏味的数据打交道,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龚允陈默默地坚持着,因为他相信,选准目标,排除困难走下去终会有收获。
经过两年的奋斗,龚允陈终于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机会也接踵而至,龚允陈在多伦多大学的实验室找到了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龚允陈从事的生物研究,也是该校比较尖端的专业。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龚允陈如鱼得水,更加醉心于生物学术研究。
在不懈努力地追求下,龚允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他发表的《家兔血浆AKP和PRT多态型的电泳技术》《红宝商品代鸡浓缩料的筛选》《地奥心血康对肉鸡腹水症影响的模拟实验》等数十篇学术文章,在加拿大生物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现在的龚允陈已加入加拿大国籍,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过着幸福的生活。虽然人在国外,但他的心却一直思念着祖国,思念着家乡,思念着自己的亲人。每个星期他都会打电话回国,询问父母的身体状况,和父母拉拉家常,陪父母聊聊天,借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龚允陈说,人生短短几十载,生命有限。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干一行,爱一行。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充满感情,才能把工作做好。当遇到苦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学会坚持,永远不要轻易放弃。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不能忘了帮助过自己的人,更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和亲人。
这些简单而朴实的话语,一直是龚允陈信守的座右铭。也正是因为执着和追求,他开拓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