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上的启东裁判
时间:2014-09-03 A+   A- 举报

王燕灵在赛场

本报记者   刘吟菊

昨天上午,记者在启东中专见到了体育教师王燕灵。2013年1月,31岁的王燕灵取得沙滩排球国家级裁判资格,成为我市首名国家级体育裁判。在刚刚闭幕的南京青奥会上,他受邀担任沙滩排球比赛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负责辅助裁判工作。

“我是在今年4月接到的邀请。”王燕灵告诉记者,南京青奥会沙滩排球比赛项目共有国内技术官员40多人,由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沙排部裁委会,从全国100多名沙滩排球国家级裁判中选拔而出。经江苏省体育局推荐,王燕灵有幸入选。

在即将执裁青奥的日子里,王燕灵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刻苦钻研沙滩排球赛事规则和裁判法。《沙滩排球裁判工作指南》、《2013沙滩排球竞赛规则》等专业书籍成了他桌案上的“宝典”。每天,王燕灵还会抽出1个小时,进行英语口语训练。“青奥会是世界级的大型赛事,每个裁判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王燕灵说,他掌握的英语词汇不多,更要勤加练习。

8月13日,王燕灵赴南京,参加了为期3天的青奥会国内技术官员培训班,做赛前的最后准备。根据南京青奥会组委会的安排,沙滩排球比赛安排于8月17日至8月27日在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举行,设男子、女子2个项目,共有144名运动员参赛。王燕灵作为司线员之一,辅助裁判工作。

王燕灵介绍,沙滩排球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胜二局的队赢得比赛的胜利。一般每场球的时间在20分钟至1小时。“我的职责是报发球失误和出界,判决我所看管的那条线上的出球,并有最后决定权。”比赛时,王燕灵比运动员还紧张,生怕出一点纰漏。“我必须做到公正公平,任何瑕疵都可能变成‘国际问题’。”王燕灵说,那些日子,南京的气温并不高,但一场比赛下来,他总是一身汗。“挺累人的,眼睛要一刻不停地盯着球,预判球路,有时甚至连续一两分钟眼皮都不能眨一下。”

小组赛期间,王燕灵平均每天执裁4场球赛。早晨6点半,他便跟其他沙滩排球的国内技术官员一起,乘坐大巴赶到比赛场地,待返回宾馆时,常常已是晚上11点了。“9点到12点,安排4场;15点到17点,安排2场;20点到22点,安排2场。8场球赛,我与另外一位裁判一场隔一场轮换。”对于青奥会赛事的紧凑安排,王燕灵并不觉得辛苦,一直抱以全身心的热情参与其中。比赛之余,他还会注意观察其他裁判的执裁过程,从中学习借鉴。

回到启东后,王燕灵休整了一天,又重返学校。开学在即,他手头需要忙碌的事情很多。9月3日,王燕灵又将前往徐州,执裁江苏省第18届运动会青少年沙滩排球赛。

8月28日,南京青奥会闭幕。我市首名国家级体育裁判王燕灵结束了在沙滩排球比赛项目中的辅助裁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