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行医万里路
时间:2014-08-27 A+   A- 举报

作为我市仅有的两名家庭病床科医生之一,他的足迹遍布城区每个角落——

十年行医万里路

本报记者   王天威   陈俍宇(实习)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天,只要接到患者求助电话,李兴冲就会立马背上医疗包,奔向患者家中提供医疗服务。“做家庭病床科这10年是我行医生涯中最有意义的10年。”尽管辛苦,李兴冲如是说道。

2005年,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家庭病床科,致力于为那些高龄、卧床、空巢、孤寡老人等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今年是李兴冲干“家庭医生”的第10个年头,作为全市仅有的两名“家庭医生”之一,他受到了众多患者的称赞,好评率为百分百,投诉率为零。

8月某天凌晨,5点多还带着些微凉,李兴冲就已经带着医疗包启程了。6点刚过,为家住彩臣三村的崔广江老人打完催白剂针后,他又按事先约定好的时间赶往幸福一村的刘雪章老人家中为他挂水。“今天安排得挺满,共有11个老人要提供上门服务,一刻也不得停歇。”李兴冲告诉记者,算上赶路的时间,平均服务一个老人要花上一个小时。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量让记者感到万分诧异,但对李兴冲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干家庭病床科这些年,李兴冲坦言,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半夜出诊是稀松平常的事,就连除夕夜也一样。

虽然目前为止,家庭病床科的服务对象仅限城区范围。但每天从三院出发骑摩托车到每个患者的家,平均下来一天也要走三四十公里。这样算下来,这10年间,李兴冲行医的路何止万里。去年10月,因下暴雨全城内涝,水位没过摩托车的排气管,一发动就熄火。想着患者都在家中等待,他坚持步行十几里路走到每个患者家中。“效率大大降低了,但患者都很理解。”

家庭病床科成立以来,收到了无数表扬信。为此,院领导也非常诧异。李兴冲说,“我是真拿患者当亲人。对一些贫困老人,我们从不收费;对一些空巢老人,我们还会对其进行精神抚慰……家庭医生的职责并不仅限于救治,更在于服务。”

今年59岁的李兴冲,即将面临退休。不少受过他照顾的老人十分难舍。“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个。”面对老龄化社会,李兴冲深感肩上的责任。李兴冲表示,就算是自己已经退休,如果医院方面还有需要,他愿意一直干到干不动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