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挑起千斤担
时间:2014-07-08 A+   A- 举报

尽管身患癌症,他依然坚持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和期颐之年的老母亲——

一肩挑起千斤担

本报记者   刘吟菊

7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寅阳镇东清河村25组。74岁的茅志棚刚从地里摘回几个玉米棒,正准备上灶蒸煮。“这玉米正新鲜,她们都爱吃。”茅志棚指着藤椅上96岁的老母亲和身躯佝偻的妻子王静兰说道。

茅志棚告诉记者,早年,家里条件艰苦,妻子王静兰整日操劳,年过五旬就驼了背。近10年来,她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等多种慢性病。2006年,王静兰常常感觉恶心、呕吐,并在脖子下方摸到一处硬块。去医院检查后确诊得了甲状腺结节。手术后,妻子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稍稍用劲,就喘不上气。

那年,茅志棚的老母亲已年近90,生活需要照料。而两个女儿已各自组建了家庭,帮衬不了太多。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茅志棚包揽了家里、田间所有的活儿。

王静兰每月都要花钱看病、吃药,茅志棚一人种植了七八亩地,收入微薄。在过去的8年里,他每天清晨4点半就起床,生火烧饭,然后匆匆扒拉一口后下地干活。那时,母亲和妻子还在睡梦中。“为了让我们吃口热的,他会有意在灶膛里留着点火星。”王静兰说,丈夫一人种植了3亩棉花,每到夏季采摘时,总要忙到烈日当头,满头大汗,才回家吃午饭。晚上也要在田里做到七八点钟才回家。

连年体力透支,茅志棚的身体明显不如以往。去年11月,在村里组织的健康普查中,茅志棚被确诊患上了肝癌。这对于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不能倒下去。”茅志棚说,他没有选择,只能义无反顾,毅然用自己病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

为减轻丈夫的负担,王静兰提出把自家的田地送人耕作。茅志棚不愿意,留了3亩地,种了些玉米、花生、黄豆等作物。有一次,茅志棚在给秧苗浇水时,突感腹部剧痛,他按着腹部蹲下,疼劲儿过了,又跟没事一样忙活起来。“两个女儿也都不容易,让她们担负我们三个老人的医药费和生活开支,我不舍得。我得趁我还能干活时多做一点。”

屋内的活儿,茅志棚也坚持不让妻子插手。“她身体一直不好,不能劳累。”在茅志棚的心中,妻子嫁给他,已吃了不少苦,他不愿让妻子再劳累。除了每天做饭、洗衣,得空时,茅志棚会陪着老母亲聊聊天。“我时常开导她,让她慢慢地接受我生病的事实。”现在,茅志棚就担心,万一哪天他先走一步,老人会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