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亏得有她”
时间:2014-04-03 A+   A- 举报

13年间,公婆接连瘫痪,俞汉香用瘦小的身板全力扛起照顾二老的重担。她的细致、无私令丈夫感动不已——

“这家,亏得有她”

本报记者  刘吟菊  通讯员  王佳

3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南苑一村的俞汉香家中时,她正将剥好的虾肉连同青菜、米饭一起,一勺一勺小心翼翼地喂躺在病榻上的婆婆。“13年了,这个家,多亏有她。”一旁,坐在藤椅上的丈夫倪士兴感慨不已。

俞汉香今年68岁,多年的操劳使身高不足1.5米的她比92岁的婆婆更显苍老:头发花白,皱纹深邃。倪士兴说,自己患有糖尿病、脑血栓等疾病,不能劳累。2001年,他父亲瘫痪后,妻子俞汉香担起了照顾的重任,“4年前,父亲去世。可去年我母亲又卧床了。”

谈及个中艰辛,俞汉香没有抱怨。她告诉记者,从1994年开始,公公倪思九因患糖尿病并发症,经常住院。当时,两个子女还在念书,家里经济不宽裕,她每天凌晨4点就到各个菜市场收购猪板油,再卖给食品公司,从中赚取每斤2毛钱的差价,“一天也就挣个十块八块。”忙活完,俞汉香赶紧回到家中,做好午饭,送去医院给公公。“有一回,风大雨大,她赶到医院时浑身透湿,但怀里的饭菜却是热腾腾的,一点没被淋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倪士兴依然十分感动。

“那段时间,父亲因为并发症前列腺炎发作,一晚上要起身八九次。每一回,都是她搀扶着去厕所。”倪士兴说,由于晚上睡眠严重不足,俞汉香终于在有一天的清晨一头栽倒在地,鲜血顺着脖子流了一肩膀。“她一天都没休息,只去医院缝了3针。为省钱,连消炎药水都没舍得打。”每每见到俞汉香头上留下的那个伤疤,倪士兴都心痛不已。

几年后,公公病情加重瘫痪在床,日常生活都需要人伺候。考虑到子女已经成家,没了经济压力,俞汉香不再工作,专心侍奉床头。穿衣、洗漱、喂饭、喂药……俞汉香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将公公收拾妥当。等她端起碗吃早饭,常常是上午10点多钟了。俞汉香说,公公大小便失禁后,不愿用成人纸尿裤,她也不勉强,“兜着那东西,毕竟不太舒服。”俞汉香就一盆接一盆地清洗被弄脏的衣服、床单,从不嫌恶臭。她的双手因长时间浸水而粗糙干裂,而公公直到临终,仍保持着干净和体面。

2010年,俞汉香的公公离世时,婆婆沈兰芳已88岁高龄。为宽解老人的悲伤,俞汉香愈加悉心地照顾好她的起居:每天变着法地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天气好时,帮老人翻晒被褥;老人换洗的衣裳,她也总要捂暖了再给老人穿上……倪士兴说,俞汉香的细致,让他这个当儿子的经常感动不已。特别是自打去年8月,老母亲不慎从椅子上摔下后,就一直卧床,事事都要靠俞汉香照料。

记者走进沈兰芳的卧房,屋内干净整洁,没有一丝异味。床前,一块见方的海绵垫格外显眼。这是俞汉香为方便老人起身特别缝制的,既防滑又保暖。老人的枕头边,有两个透明的塑料罐,其中一个放着西洋参,另一个则装着剥好的核桃仁。“她说这两样东西有营养,叫我多吃。”婆婆躺在床上,指着俞汉香说道。记者在一侧的床头柜上,发现了一包棉签和一瓶红花油。俞汉香说,每晚临睡前,都要擦上红花油为婆婆按摩双腿,“成天这么躺着,血液不畅,再不多按摩,容易生褥疮。”

这几年,因为过度劳累,俞汉香患上了心脏早搏的毛病,腰椎间盘也有些突出,但她仍倾尽全力,照顾着瘫痪的婆婆。自己父母去世得早,在俞汉香心里,婆婆就是自己的亲娘,而孝顺就是她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