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却将背影留给年幼的女儿。
“对学生,我问心无愧”
3月18日早晨7点,和每个周二一样,陆蓉早早就来到了教室,安排学生早读。加上晚自习,这一天,她在学校整整待了14个小时。而平常,她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将近10个小时。“工作十几年了,早就适应了这种强度。”陆蓉对此不以为意。
2001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陆蓉被分配到晨曦中学初中部教授英语,并担任班主任。今年38岁的她,已经送了4届学生。陆蓉说,对这200多个孩子,她做到了“问心无愧”4个字。
小蕾是陆蓉所教学生当中最特殊的一个。“她年幼时患病,面部神经瘫痪,容貌有别于常人。”陆蓉告诉记者,刚进班级时,小蕾很自卑,整天低着头,连跟同学说话的勇气都没有。
“但她身上却有着同龄人难见的韧性。”为了帮助小蕾建立起自信,陆蓉常常在班上表扬她。初二时,陆蓉还破例推荐小蕾加入共青团组织。对于陆蓉的“偏心”,班里许多学生颇有微词,陆蓉一一用心化解。“我希望教会小蕾自爱,也让班里的其他孩子学会爱人。”毕业时,小蕾已然接受了自己的容貌,敞开心扉,面对生活。
类似的事情,在陆蓉的教师生涯中,不胜枚举:学生犯了错,她悉心教诲;学生生了病,她主动关心……因为常年操心劳累,陆蓉患上了颈锥病,发作起来,胳膊沉得无法抬起,但她没有因此缺过一堂课。“有时,上午去针灸牵引,下午就赶回来上课、批改作业。”言语间,陆蓉没有抱怨,她说这是一份责任。
然而,在9岁的女儿眼中,陆蓉却不是个好母亲。陆蓉的父母和公婆都在外地,为了工作,女儿周岁时就托给邻居大妈照顾,“有一年冬天,我下晚自习回家,竟在寒风中看到了她小小的身影。”陆蓉回忆,当时,女儿陪着生病的大妈去医院挂水。想到别人家的孩子此时可能已经睡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陆蓉的眼眶红了。女儿2周岁时,陆蓉早早将女儿送进了幼儿园。“现在,她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孩子,但却是最自立的一个。”陆蓉说,因为班主任工作忙,多数时候,女儿放学后只能自己回家。“她是班级里唯一一个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
付出总有收获。在陆蓉看来,孩子的心如水晶般纯真。“记得有一次,上夜课来不及吃饭,学生竟在办公室门口小板凳上放了一碗盛得满满的饭和菜。”而每年教师节的问候,也能让陆蓉满足很久。“当教师以来,我迷茫过,也动摇过,就因为这份责任和感动,我坚持走到现在。”陆蓉表示,她会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继续辛勤耕耘。
本报记者 刘吟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