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自发组建爱心团队,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春雨爱心”扶幼苗
“阿姨,新年好!我是您资助的学生郭艳,在这里给您拜年了,祝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安康。我会用功学习,努力实现梦想,将来我也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除夕夜,王建卫收到数条这样的祝福短信,都是来自她资助的学生。
王建卫今年46岁,家住吕四港镇鹤城新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2003年,她无意间在《春笋报》上看到一个徐州丰县一四年级学生所写的一篇作文,文中提到她家境贫寒,可能要辍学的情节。王建卫的心被触动了,当即给这个学生寄去了50元,当时王建卫一个月的工资不足500元。
第二年,她无意间得知吕四港镇花园新村有一个名叫田文青的贫困学生,母亲过世,父亲打零工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计。王建卫给田文青送去了200元,过年给他买衣服,平时给他买文具。2006年,她在网上看到安徽寿县有一名父母双亡的贫困学生李国强,在读高一,王建卫再度邮寄去了爱心款。
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孩子太多了,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弱小。王建卫开始发动好友一同参与爱心资助活动。受爱心感召,越来越多的同学好友甚至网友也慕名而来。人数多了,团队得有个名字,2012年秋天,“春雨爱心助学团队”就这样成立了。到目前为止,队友有30人,他们中有公务员,有教师,有老板,也有打工族,其中还有不少外地网友。
余立锦是王建卫2006年结识的一位网友,曾经资助一个亲戚家的孩子读书。去年,当王建卫点击邀请他加入“春雨爱心”QQ爱心群时,他马上按键确认。此后,余立锦每个学期都会从浙江瑞安寄来爱心助学款。
春节前夕,王建卫在做经济普查登记,认识了一位名叫李娟的打工妹。闲聊时王建卫提及“春雨爱心助学团队”,李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春节期间,她与家人一起随其他队友看望了受助学生。“每一位队友身上都有着强大的正能量,这是支撑‘春雨’坚持下去的动力。”王建卫动情地说。
目前,“春雨爱心”正在定向资助的学生有2名。一名是家住近海镇新阳村,现就读于东南中学高二的学生郭艳。她父亲去世,母亲子宫癌晚期,家境十分贫寒。“春雨爱心”从2011年开始每个学期都给她送来数千元助学金。另一名是吕四港镇吕滨村渔业组的徐秋菊,现就读于大江中学,“春雨爱心”去年上半年开始每个学期都资助她3650元的爱心助学金。
每一笔善款的来源和去处,王建卫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公开在自己的QQ相册中。“知识改变命运,我一直深信这句话。看到孩子们在我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团队。”王建卫说。
本报记者 徐冰沁 通讯员 李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