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镇佐鹤村,有一对老夫妻,夫唱妇随,一同从事村保洁员工作,每天把村里的每一条埭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今年74岁的陈学丰原是佐鹤村的村干部,退休后也不闲着,一直义务帮着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01年,村里成立了第一支保洁员队伍,陈学丰积极响应,成了第一批保洁员。从村干部变身“扫垃圾的”,不少村民对此颇为不解。然而在陈学丰眼里,保洁员其实跟村干部一样,都是为村民服务。让陈学丰欣慰的是,他的决定得到了老伴和儿女们的支持,这让他工作更有动力了。
夏天4点、冬天6点,这是陈学丰一年四季的起床时间。佐鹤村一至四组有400多户人家,陈学丰每天的任务就是挨家挨户地收生活垃圾,再运送到中心路上的垃圾桶内。同时还要清扫路面、清理沟河。一开始,由于村民们随意扔垃圾已成习惯,陈学丰收拾起来相当麻烦。于是,他耐心地进行劝说。当年担任村干部时打下的良好群众基础,让他的劝说十分有效,村民们都积极配合。“刚开始时要从天不亮忙到天黑,现在可以赶在午前收拾完了。”陈学丰笑着说。
埭路旁有几户老人腿脚不便,陈学丰经常上门帮老人收拾垃圾。2008年,村里有一位保洁员离职,事发突然,来不及安排人手。陈学丰便主动揽下了所有的活。“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村里天天保持整洁就行。”陈学丰说道。陈学丰的善心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次陈学丰在保洁时不慎连人带车摔入沟里,周边村民立即赶来将他拉上岸,这桩意外过后还不时有人询问他是否摔伤。炎炎夏日,看到陈学丰忙得大汗淋漓,村民会主动送水、送冷饮,让陈学丰心里倍感甜蜜。
毕竟上了岁数,陈学丰的身体越来越差,三轮车也蹬不动了,他自掏3000多元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运送垃圾。4年前,角膜炎恶化让陈学丰右眼失明,长期与垃圾为伴,支气管炎也越发严重。小他8岁的老伴倪国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陈学丰休息他不听,为让老伴休息,自己去代岗。渐渐地,他们成了村里唯一的一对“夫妻档”保洁员。每天看着干干净净的埭路,老两口心满意足地驾车而归,相依的身影成了村里午时最美的风景。 本报记者 徐冰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