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平凡“税”月
时间:2013-09-03 A+   A- 举报

1996年8月,刚满20岁的李燕从连云港财经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和合镇的市地税局第三分局工作。自此,她在基层的税收岗位上一呆就是17年。

一开始,乡镇的地税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人手又少,那时开发票都得手写。李燕家住汇龙镇,每天乘坐班车上下班,早出晚归。通过向老同志学习、到基层走访,很快便对全镇的税源结构了然于胸,业务上能够独当一面。

为了让纳税人少跑路,李燕总会耐心地将办税流程、所需资料详细地告知纳税人,而对于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只要一个电话,她还会将服务送上门。一次,寅阳镇某房地产公司工作人员给她打来电话,咨询如何开具销售不动产的发票,在电话中讲不清楚,李燕便亲自上门,手把手地教授如何开税票。辖区内有一位从事加工作业的残疾人,他并不清楚自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李燕主动告知,并亲自帮其办好退税业务。拿到退税款后,这位残疾人高兴地说:“多亏了李燕。”

近年来,随着寅阳镇商铺的增多、沿江船舶工业带的兴起,第三分局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多,而很多纳税人都来自外地企业。几年前,杭州某公司承包了船舶工业带某企业的一项工程,该公司安排一位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来启东办理纳税业务。小姑娘到达第三分局时已是中午时分,已经下班了的李燕热情接待了小姑娘,并安排她在食堂吃饭。得知小姑娘当天得赶回杭州,她放弃中午休息时间为她办理业务。然而在付税款时,小姑娘傻眼了,第三分局没有pos机,无法刷卡,而镇上也没有她持卡所属的中国银行。小姑娘快急哭了。李燕一边安慰她,一边带着她到市区银行取钱,一直忙到下午4时许,终于帮其办好了业务。

很多纳税人对李燕给予了满满的信任。一位来自马鞍山某企业的财务总监办理了几次业务后,为了节省成本,每次都用快递将资料寄到李燕手中,将钱打到分局账户,办理好业务后,李燕再将税票寄回马鞍山。纳税人与税务工作者之间也时有矛盾,有些人好不容易跑一趟却因为少一份材料而不能办理业务;有些人认为赋税太多了,就将气撒在了工作人员身上。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李燕总是尽力安抚对方情绪,耐心地解释,尽最大可能地为纳税人提供便利。

去年春节前,一场大雪让不少市民难以出行。腊月二十九是除夕,李燕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个盐城人,称欲在回家过年前把开票业务办好。李燕二话不说,开上车就往分局赶,因为大雪封路,途中几次溜车,原本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开了1个半小时。办好业务后,这位盐城人感动万分,执意开车将李燕安全送回了家。

工作的繁忙令李燕无暇顾及家庭。女儿上初三了,李燕说,从幼儿园起,她从未接送过女儿上学、放学,甚至都不曾参加过家长会。李燕是独生女,2008年父亲中风半身瘫痪后,一直由年迈的母亲独自照顾。只有偶尔空闲时,李燕才会推着父亲出门转转,弥补一下做女儿的愧疚。

上个月,新便民服务中心开始运行,李燕调到第一分局窗口工作。工作地点离家近了,工作量却更大了,最多的一天,她办理了近200份业务。李燕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她就会一直这样做下去。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