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挥洒书画人生
时间:2013-08-12 A+   A- 举报

——记我市书画艺术家杨谔

8月10日,《不变的步伐——杨谔书画篆刻艺术展》在市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展厅开幕。趁着展览开幕的空隙,记者采访了这位在诗、书、画、篆方面都造诣深厚的启东籍艺术家——杨谔。

“这是我在家乡的第二次艺术展。”杨谔告诉记者,2002年6月,在市少年宫展厅,他举办了人生中的首次个展《初夏回望》。“当时的心情自然是很激动的。”杨谔说,那场展览的展品,除了被几个学生“劫走”一小部分外,其余的他至今保存着。而对于此次展览,杨谔称之为“11年后的回归”,“我更加看重展览本身的意义,希望能在启东的艺术圈激起一丝涟漪。”

自幼对文学与书画情有独钟的杨谔,1984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将大把时间花在写作与习字上。他凭借着天赋和勤奋,磨砺数十年,终于形成了自己“重情、求新”的创作风格。

“情之所至,始才提笔。”杨谔讲述了一件往事。他曾应邀为画家冷冰川篆刻一方印章,但由于没有创作冲动,便一直拖着。直到某天早晨,禁不住妻子的催促,他才不情愿地拿起毛笔。没想到,笔尖不小心触碰宣纸,竟晕开形似雪山的墨迹。他当即有了灵感,仅花了三四分钟,即完成了印章的雕刻。“此前,冰川有过多枚印章,都不甚满意。这一偶得之作,他却十分喜爱。”篆刻如此,在书画方面,杨谔更是随情而书,有次趁兴,他拿过一张废纸挥毫,竟也得佳作。

杨谔戏称自己是艺术的“出格者”,在创作方面,从不循章法。“初学毛笔字时,我便不愿遵米字格。”在杨谔看来,艺术本不应有条条框框。譬如作诗,他就不为格律所限。起初,南通几位擅写格律的老诗人主动要求对杨谔进行辅导,直到他写出五十多行的《狂草歌》。“他们读后说,我写诗颇有古风,可以不用格律。”

除却艺术家,杨谔还有另一重身份——企业家。1994年下海经商以来,他一边谋生立命,一边著书立说、创新创作。“我办过印刷厂、开过书店。”不过,杨谔说,自己是艺术家玩企业,有一个小企业支撑,是他可以自由做文化的基础。

艺术上浓情肆意、率真率情,但杨谔却用“平淡”二字总结自己的书画生活。“我坚持每天6点前起床,看看书、练练字。然后去楼下散会步,回家吃早饭。”如果当天没什么安排,杨谔便一直宅在家,与诗书画为伴,“艺术只有潜下心,天长日久的熏陶,才能略有所得。”心情不畅或创作遇阻时,杨谔喜欢到水边走走、看看,“启东东面、北面是海,南侧是江,自小我便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

这几年,杨谔放缓脚步,“慢”生活。他时常回启探望父母;得空时,会在厨房忙活一阵,为家人做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越是沉浸在书画、文学的世界,越觉得静才是生活的最高层次。”杨谔说,父母健康,家人和睦,简单就是幸福。“当然,在艺术的道路上,我会继续披荆斩棘。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给这条长河增添一粒星光。”

相关链接

杨谔,江苏启东人,出生于1966年6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通市书协副主席、南通市作协理事。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江苏省青年书法精品展》银奖;《二届江苏青年书法展》最高奖等;艺术论文获《全国首届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已出版发表书法篆刻理论专著、论文及文学作品逾百万字。

本报记者  刘吟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