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调解纠纷1300起
时间:2013-07-24 A+   A- 举报

退休后,陆锦明在调解岗位上发挥余热

17年调解纠纷1300起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北新镇调解中心。调解室里正坐着两男一女,他们是东西宅邻居,因为建房问题已经争吵了两个多月。当天一早,他们经人介绍来到调解中心。调解员陆锦明劝说半个小时后,双方终于平息了怒火,签订了调解协议。

今年63岁的陆锦明原是北新镇司法所所长,在从事调解工作的17年中,陆锦明走村串巷,走访群众上万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300多件。2011年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几年前,北新镇灯杆村发生一起因非法行医导致的医疗事故,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死者家属接二连三群体上访。得知情况后,陆锦明主动上门调解。一开始,当事人并不给他好脸色,陆锦明不气馁,反反复复做工作。为了确保调解公平,他专门去了趟南京,找鉴定机构对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鉴定。经过一次一次地耐心劝说,双方的矛盾终于化解了。死者家属专门给陆锦明送来了一面锦旗。
2011年初,陆锦明在黄仓集镇成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调解范围以北新镇轶昌村为中心,将周边的普东、新桥、永济、庙南、双仙等村均纳入调解服务的范围。调解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更有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

去年8月23日上午9时,陆锦明接到双仙村村干部的求助电话,称村里出了关乎人命的大事。原来,双仙村一男子宋某与浙江温州一刘姓女子非法同居11年。如今宋某另有新欢,欲与刘某解除同居关系。刘某从浙江温州请来了30多个帮手,要求宋某赔偿她10万元,否则鱼死网破。宋某坚决不允,也找来10多个人守在家中,准备与对方拼命。陆锦明赶到后,先劝说双方冷静下来,坐在一起交换意见,用合法的途径解决矛盾。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各自作了退让,宋某当场拿出2万元钱补偿给刘某。一场群体性斗殴事件就此平息了下来。

这些年,陆锦明还调解了不少老人的赡养纠纷。北新镇轶昌村的张二姐就是其中一位,每当拿到赡养费,老人总是激动地说:“陆锦明比我儿子还要亲!”

陆锦明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将调解工作做下去,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本报记者  包铃铃  杨睿(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