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年为部队送菜且不收运费,只为一句承诺——
军营里的“编外给养员”
端午节那天一早,东海镇菜场经营户黄鹤飞照例开着面包车,前往驻启某部送菜。这天,他还特意买了400个粽子,“部队伙食有标准,不能超支,节日里我给他们加个餐。”
今年58岁的黄鹤飞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他当过两年副厂长,后在菜场贩卖蔬菜。1994年,驻启某部的几名小战士来到黄鹤飞的摊位前购买蔬菜和鸡蛋,战士们将货物装上自行车时,一不小心将一箱鸡蛋碰坏了。看着小战士一脸无奈,黄鹤飞赶紧说帮他们送货。他踩着自己的三轮车将货物运到7公里外的营房,战士们要付运费,黄鹤飞连连摆手说:“如果你们信得过我这个老兵,今后需要什么就打个电话来。如果我摊位上没有的,我也给你们买好送来。”
这一句承诺,老黄坚守了近20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老黄的交通工具也“鸟枪换大炮”为面包车,但始终未变的还是那句承诺。每天早上8时许,老黄会准时来到营房,将部队所需的蔬菜、鸡蛋、水果等送到,风雨无阻。刚开始时部队会开出清单,后来就让老黄给配菜谱,他俨然成了部队的炊事员。为了最大限度地为战士改善伙食,他确保每天送到军营的菜价都低于市场价,还保证官兵们天天都能吃上新鲜水果。1996年,他被部队正式聘为“编外给养员”。
有时赶上部队集训,老黄会在家让妻子帮忙把土豆、茄子皮削好,鱼杀好清理干净,自己也经常去帮着伙房做饭、洗碗、打扫卫生。战士训练执勤忙,没时间洗衣服,老黄就将他们的脏衣服拿回家让妻子洗。平日里,老黄还帮着官兵取包裹、汇款、充话费、修钟表。“跟战士们在一起,我又回到当兵那时了。”老黄乐此不疲,说自己就是有着“老兵情结”。
这份关爱与血缘无关,却已注入血缘。前几年,有个小战士打扫卫生用汽油焚烧垃圾时,不慎烧伤了手和脸。老黄听说后,心疼不已,四处打听后,载上小战士前往东清河镇一个民间专治烧伤的老医生那里医治。每次换药需往返近20公里,老黄都用自己的车免费接送。经过十几回奔波,小战士终于痊愈了。部队里有不少家属和孩子,老黄把孩子们都视如己出。部队家属来不及接送孩子上学,一个电话老黄准会赶到。一天夜间,一名战士的孩子突发疾病,老黄闻讯急忙赶到,帮着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说孩子是得了急性阑尾炎,幸亏及时送来,不然还真有危险。
老黄对部队的无私付出感动了一方,他先后被评为“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南通市劳动模范”。去年年底,他还作为南通地区唯一获奖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老黄说:“军营是我永远的家,只要身子骨还硬朗,我这个‘编外给养员’就不退休。”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