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的医生”
时间:2013-04-09 A+   A- 举报

乡村行医38年,从不耽误一起病例,还经常自掏腰包为病患垫付药费——

“我是农民的医生”

近日,记者来到近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科2门诊室内,施建平正忙着给满屋的病号问诊开方。“这里大半的病人都是奔着施医生来的。”病人家属邢大姐告诉记者,她是近海镇公益村人,周边邻舍凡有个病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找施医生,“他医术好,人也好,我们都相信他。”

施建平今年58岁,自20岁起,他便跟随村里的“赤脚医生”研习医术。1994年,施建平到海门卫校接受了正规培训。“我是农民的医生。”这是施建平的一句口头禅。他在村卫生所一干就是30年,直到2006年被调往近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年365天,没有一个休息日。这是施建平在村卫生所时的工作状态。“没法,生病没个时候。”只要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施建平总是二话不说,背着医药箱就上门。“半夜出诊也是经常的事。”30年来,施建平很少能睡上个安稳觉,他说,“尤其是急性肠胃炎、阑尾炎等,可一刻也不能耽误。”

到近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后,施建平依然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早上7点,他准时出现在门诊室内,打扫卫生、翻看前一天的病历……7点半正式上班时,施建平早已准备妥当。每个上午要看七八十位病人,施建平忙得几乎连上厕所的间隙都没有,有时,过了午饭时间,他还在门诊室忙碌。施建平说,看病就是他的职责,能多看一个是一个。

医者仁心。对于村里一些贫困的患者,或是孤寡老人,施建平常常自掏腰包,为其支付医药费。多年来,施建平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垫付了多少钱,“都乡里乡亲的,能帮当然得帮上一把。”

“施医生,有2块零钱么?”采访中,记者见到,施建平从办公桌抽屉一个装满零钱的布袋内,取出2个硬币递给一名患者。“到门诊工作不久,我就备下了这个零钱袋。”原来,施建平发现,不少患者在给付医药费时,常常因为没零钱一时犯难。“也就一两元的小事。”施建平便时常注意收集硬币。到他门诊看病的患者,碰上没零钱的情况,已习惯向施建平求助。这一年到头,施建平也不知给出了多少零钱。

“他真是一颗心都扑在病人身上了。”一旁的同事告诉记者,碰上情况紧急、又没有亲属陪同的患者,施建平总是忙前忙后,帮助取药、吊水,甚至垫付医药费。

本报记者  刘吟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