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家徒四壁,还有4位病弱的老人需要照顾,但汪国珍义无反顾——
为爱,异乡担艰辛
汪国珍是安徽宣城人,今年32岁。2006年9月,她与近海镇利民村的林炜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7年来,丈夫打工在外,汪国珍将家中的老小侍奉得妥妥贴贴。乡间邻里,提起林家这个操着流利启东话的外地媳妇,言语间满是赞许。
“我就看上他人好,没脾气。”2月25日上午,在自家的场心上,汪国珍一边忙活,一边跟记者讲述起与丈夫林炜的姻缘。2003年,同在上海松江打工的汪国珍与比她大两岁的林炜相恋。林炜因曾经的一起事故而左臂残废,但汪国珍对此并不介意,“他能干活赚钱,待我又好。”不久,林炜将汪国珍带回了家。见到男友家中近20年的旧屋子、年迈生病的爷爷奶奶、因车祸落下残疾的父母,汪国珍有点意外。但思虑再三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林炜一同扛起了这个苦难的家。
为谋生计,丈夫在婚后不久便回到上海工作,留下汪国珍在家照料4个老人的生活。“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洗衣服,然后准备午饭,一上午都不得闲。”即便是2009年怀孕时,汪国珍也挺着肚子,照样操持着所有的家务。“那段时间,奶奶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起不了床,我得给她擦脸、喂饭、翻身。”遇上好天气,她还挪动着笨重的身子给老人们晒被子。汪国珍说,她并不觉得累,丈夫在外辛劳,她得替他尽到这份责任,让他安心。
婆婆瞿玉如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儿媳妇,待她如亲女儿般,汪国珍自然也精心侍奉着老人。2010年下半年,婆婆的大腿骨动了次大手术。当时,儿子刚出生不久,爷爷奶奶日常生活又要人料理,汪国珍只得家里、医院两头跑。婆婆出院后,在家卧床一个多月,亏得汪国珍悉心照顾,婆婆伤势恢复良好,除了不能蹲下、久站,正常的行走已没有问题。“孩子小,老人又体弱,我就是家中的顶梁柱。”汪国珍笑道。
2011年,爷爷突发脑梗塞,瘫痪在床,这更加重了汪国珍肩上的担子。“公婆腿脚都不灵便,我得多担当些。”最令汪国珍尴尬的,是给老人换衣服及伺候大小便。“毕竟男女有别,不过我心里想着他就是我的亲爷爷,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中风后,爷爷失去了咀嚼能力,汪国珍变着法子做各种软而细碎的食物,经常煲骨头汤、炖鸡蛋,给老人补充营养。每天下午,汪国珍还抽空给老人翻身、按摩。2012年2月,老人去世时,身上清清爽爽,没有一个褥疮。邻居们无一不称赞汪国珍的孝顺与细致。
“苦日子熬熬也就过去了。”汪国珍说,哪怕再艰难,她也从未想过离开,更不会后悔当初执意嫁到启东的决定。“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丈夫每月回家探亲两三天,陪她讲讲话,一同伺候老人,这是汪国珍最快乐的时光,她说,只要夫妻同心,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本报记者 刘吟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