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突患绝症,他每年组织同学捐款一次并上门看望。同学离世后,他将其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默默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一段延续十年的真情
除夕前夕,市国税局一分局副局长杨凌捷带着母亲,再次来到海门市刘浩镇永康村,探望同窗好友姜海华的父母,给老人带去礼物和500元。两家人结下的这份浓浓情意,得从10多年前说起。
2000年7月,20岁的杨凌捷考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舍友姜海华是海门人,因为两人都来自农村,都喜欢足球,没多久,性格投缘的两人就成了好兄弟。
大三那年,噩耗突然降临。因为颈部不适到医院检查,姜海华最终被医院确诊为颈椎肿瘤。虽然肿瘤是良性,但因为压迫到中枢神经,南京各医院都不敢动手术。好友突患重症,杨凌捷心急如焚。他四处打听,多方联系,终于获悉上海长征医院可以手术治疗,但手术费用要六七万元。姜海华的父母均务农,看着老夫妇俩一筹莫展的样子,杨凌捷在班上、学校发起募捐,共筹集约4万元。随后,他又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南京市红十字会寻求帮助,最终帮姜海华筹满了这笔医药费。
手术后,姜海华在家休养了几个月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没多久,他的病情复发,医生说已经无法再进行手术了,只有回家休养。2004年毕业前夕,杨凌捷特地召集几个要好的同学前往海门探望。眼前的姜家已经一贫如洗,杨凌捷向同学提议,今后每年捐款一次,并上门看望。
大学毕业后,杨凌捷成为启东中广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姜海华买了牛奶和钙片,开着摩托车亲自送到海门。从此,从启东通往海门的公路上,见证了杨凌捷的点点爱心:唯恐姜海华一个人郁闷,杨凌捷花400多元买了台MP4;姜海华的电脑坏了,杨凌捷找到在南通开电脑公司的好友帮着维修,后来干脆又给换了台新电脑;为了消磨时间,姜海华想炒股,杨凌捷替他办好了所有手续……
2006年,杨凌捷通过公务员考试,到海安县国税局工作。尽管离海门远了,但只要回启东,杨凌捷就一定先去看望姜海华。每年春节前,他总会组织同学为姜海华捐款。除夕前,杨凌捷必定会出现在姜家,向姜家拜年的同时,把自己和同学们的爱心捐款送上。有外地其他同学一起前去看望姜海华的,杨凌捷都会细心地安排好他们的食宿。3年后,杨凌捷调回启东,他去姜家的次数更频繁了。
2010年5月,姜海华病情突然恶化。杨凌捷闻讯赶紧抽空去海门探望。看到好友,时常昏迷的姜海华突然清醒过来,他拉着杨凌捷的手,艰难地说:“兄弟,这些年都亏你了,我走后,希望你能多照顾我父母。”杨凌捷答应了。2天后,姜海华离开了人世。
姜海华走后的第一个春节,怕两位老人孤单,杨凌捷把姜海华的父母接到启东过年,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了团圆饭。临走时,杨凌捷把1000元钱给了老人,还真诚地说:“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找我。 ”杨家与姜家从此结下了浓浓的亲情。一有空,杨凌捷就会带着家人去海门看望二老,每次都要塞些钱给老人。而两位老人早已将杨凌捷当成自己的亲儿子,村里有个在启东工作的人,老人时常让他给杨凌捷带些自己家里的花生、油等。去年,杨凌捷喜得千金,老两口送来了存了一段时间的一大筐家户蛋……
如今,杨凌捷刚在市区买套房子,又有了女儿,家中经济并不宽裕。杨凌捷说:“我答应过姜海华要多照顾他的父母,我一定会说到做到,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 ”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