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93岁,近年来资助10多人,修路50米,种树100棵,他说——
所做的微不足道
踏进院子,阵阵梅香扑鼻而来。屋子里的老人正在翻看新党章、写心得。他聚精会神,全然不知有人来访。“张老,我们来看您啦!”南阳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陆正贤的一声招呼,让老人放下笔,抬起头,并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
眼前的这位老人笑容可掬,神采奕奕,他就是南阳镇南阳村远近闻名的“张大哥”。
今年93岁的张献洪老人1946年入党,退休前曾在学校、医院、环境监测站等多家单位工作,目睹了不少人间不幸,生性善良的他总希望自己能伸手帮上一把,为他人分忧。近3年来,张献洪共资助了10多名贫困者,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得到过张老的关爱,大家都亲热地称呼他为“张大哥”。
“张大哥真是个好人,自己都那么大岁数了,可逢年过节都会拿着红枣、桂圆、开心果等挨家挨户来看望我们。”住在张献洪隔壁的受助老人激动地说,“去年夏天,见我热得难受,他还特意送了我一台电风扇。”张献洪考虑事情非常周到,对周边几位贫困老人,他夏天送风扇、风油精、花露水,冬天送腊肉;端午节送粽子,重阳节送重阳糕,元宵节送汤圆……东西虽不贵重,但那份关爱让老人们的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除了村里的老人,张献洪每当在报纸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也会上门捐助。有一次,张献洪在报纸上看到近海镇一位患有强制性脊椎炎的患者因经济拮据急需援助,便立即前去送上了300元。而后又得知患者需要10万元的巨额手术费,张献洪就写信将此情况告知报社和红十字会,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村里有个初中刚毕业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因无人看管流离失所,也不愿意上学。张献洪得知这一情况后,每月给付孩子100元,资助他再继学业,并时常鼓励他不要荒废学业,影响前程。
不仅如此,张献洪还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村里有一条小路难走无比,村民出行甚是不便,张献洪便自掏腰包出资修路;三分社有处死水潭成了臭水沟,水排不出去,臭气熏天,张献洪出资找人打通地下水管将污水排出;南阳村的秉章八路两旁的香樟树死的死,枯的枯,张献洪出资600元,在路两旁种上了100多株广玉兰,悉心呵护……
对他人慷慨的张献洪对自己却颇为苛刻。他一生节俭,身上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裤子也是洗得褪了色的,平时吃的多是自己地里种的菜。节省下来的钱很大一部分都用于资助他人以及村里的公益事业。陆正贤告诉记者,受张献洪的影响,他也资助了佐鹤村的一名孤儿。“要让这种精神在南阳镇乃至全社会得到发扬!”陆正贤说,南阳镇党委在今年冬训中已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向张献洪学习。
“我所做的微不足道,根本不值一提,社会上好人多的是,需要帮助的人也很多,我只是尽了一份力而已。”张献洪直言。
本报记者 徐冰沁 通讯员 吴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