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英今年84岁,她独自照料3个智障儿女已有58年,个中艰辛超越想象——
向这位伟大的母亲致敬!
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王鲍镇洪桥村陈仲英的家。在这两间低矮的砖瓦屋里,陈仲英含辛茹苦地照料自己3个智障儿女,已有58年了。而今,84岁的老人依然拖着年迈的身躯,全力伺候着3个“老孩子”的吃喝拉撒。
陈仲英育有6个子女,其中大儿子、二儿子和女儿在出生时都患有先天性智障,不会说话,只能扶着行走,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丈夫年轻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后于1996年病逝。家里的孩子一直就靠陈仲英独自照看。岁月匆匆,如今,瘫痪在床的大儿子已年近花甲,但陈仲英一如对待襁褓中的孩子一样,从头到脚地照料着。自己已迈入耄耋之年,但这三个孩子从来就如婴儿般,让陈仲英无法放手。
天蒙蒙亮便起床,是陈仲英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先为大儿子更换身下的尿布,再伺候二儿子和女儿起床。“穿衣、擦脸、吃早饭,样样都靠她伺候。”小儿媳季红美告诉记者。等全部收拾妥当,老人便挽起袖子、蹲在场心,清洗3个儿女换下来的尿布和衣服,每次都是满满一大桶。由于经常浸泡凉水,陈仲英的双手长满了冻疮,关节处已肿胀开裂。天寒地冻,老人却衣着单薄,“这样干起活来方便。再说棉衣太厚重,穿脏了又得费时间洗。”陈仲英解释道。
没精力为自己洗件棉衣,但照料起3个孩子来,陈仲英却格外细致。大儿子黄觉星在四年前瘫痪后已形同植物人,只能做些简单的吞咽动作。陈仲英一口口将饭菜嚼碎,再送到他嘴里。平日里她总会备上好几个咸鸭蛋,每当子女胃口不好时,便剥一个细细捣碎哄他们吃下。或者,干脆让小儿媳去镇上买点小肉圆,“虽说这几个孩子不懂事,我做妈的可不能亏待他们。”陈仲英心疼地说。
一个人喂3个孩子一顿饭需要一个小时,喂完儿子再喂女儿。老人每天10点钟做午饭,等自己吃上时,常常已是下午1点。而收拾完碗筷,她又得忙活着准备晚饭了。“他们午饭吃得早,为的是保证下午5点能吃上晚饭。”如此一天,老人几乎一刻都不得闲,从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但看着孩子们“滋润”了,她就很开心。
大儿子瘫痪后,陈仲英找了根粗竹竿,靠墙支在床沿,每天抱儿子起来六七次,让他趴着竿子坐会儿。随着一天天老去,陈仲英渐渐无力抱起百斤重的儿子,她就想法先把儿子的双腿拖下床,再借力拉着儿子坐起身。同样,女儿和二儿子上厕所、擦洗等也都要她拉扶。每一回,陈仲英都累得气喘吁吁;每一回,她都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孩子怎么办?”
本报记者 刘吟菊 通讯员 朱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