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垄行医44年
时间:2013-01-15 A+   A- 举报

1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汇龙镇士清村卫生服务站,正巧碰上村民袁秀兰在看病。量好体温、测完血压后,瞿能贤称问题不大,回家多休息多喝水就可以了。袁秀兰打开一个塑料袋想付钱,瞿能贤赶紧摆摆手。得知记者前来采访,一旁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瞿医生在我们村行医44年了,她确实是个好医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毕业的瞿能贤被推荐学医。学成归来,她当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从此“包揽”下全村人的大病小疾。这些年,只要有村民病了,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电话一响,背上药箱就出发,这是瞿能贤这些年生活的主旋律。乡亲们戏称,瞿能贤的电话就是士清村的120。几十年来看了无数的病人,瞿能贤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个差错,她的精湛医术让村民们心里很感踏实。

一个冬天的夜晚,村里一位老人突然上吐下泻。当时已是半夜时分,老人的儿子打电话叫瞿能贤出诊。瞿能贤立即出发,偏偏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大雨,天寒地冻,路上还结着冰。农村没有路灯,瞿能贤根本就看不清前面哪是路,哪是沟,她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边探路边往前走,走到病人家中时鞋子早已湿透,冻得脚趾头都麻木了。等为老人用完药后并且情况有所好转后,她才赶紧脱鞋搓一下失去知觉的双脚。

1990年,瞿能贤的丈夫患上直肠癌。既要照料丈夫和年幼的儿子,还要种植几亩自留地,日子过得相当紧张,但她从未因此而耽误过为村民治病。丈夫不久后过世,她独自一人抚养儿子长大。好不容易盼着儿子工作了,儿子却又患上重病,连续3年接受治疗。尽管生活无比艰辛,收入不高,但瞿能贤依旧坚持每天出诊,对那些没有收入的孤寡老人,她甚至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他们垫付药费。

村里成立卫生服务站后,村民都习惯前来就医,但瞿能贤还是坚持为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上门服务,遇上急诊她还是即时出诊。上月底的一天晚上9时许,村民王某突然休克,瞿能贤赶去喂她吃下保心丸,但病人还是没有苏醒,她立即陪同病人家属将老人送到市人民医院急救。等到病人情况稳定返回家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钟。

时光荏苒,当年青涩的赤脚医生如今已年过花甲。65岁的瞿能贤告诉记者,没人来接班前,她就一直干下去,因为乡亲们离不开村医。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