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世纪家园北区的李解平,今年70岁,退休后,干起了一番颇有成就感的“事业”——做媒。10年来,李解平已为120多对男女牵起红线,其中有32对已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2003年,李解平从三上机电公司退休。与别人打牌消遣不同,回归清闲的老李爱与人聊山海经。一次,李解平在偶然的闲聊中促成了一段姻缘。“这可是件好事情。”那时,老李心生做义务红娘的念头。
于是,再逢与人聊天,李解平就留了心眼,谁家女儿待字闺中,谁家儿子欲觅良缘,他都暗自记下。由于年轻时一直从事供销工作,李解平手上积攒了不少人脉,这为他做媒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李解平做媒,求质不求量。“做介绍,男女双方得相匹配,不能瞎凑合。”李解平平日里总随身携带着一本笔记,上面详细记录着单身男女的身高、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信息。即便有了意向,李解平也会抽空先分别与双方碰面聊天,了解他们的相貌及性格特点。“品行不端正的人,我绝不会帮忙介绍。”李解平戏称,他手头上可都是“高品质”的男女青年。
这姻缘还真得看缘分,极少有男女双方第一次就看对了眼。“看人”最多的一个,李解平为对方介绍了9个对象才成功。“从她24岁一直介绍到28岁。”老李嘿嘿笑道,“这婚姻肯定不能将就的。”在李解平看来,做媒就得不厌其烦。
正缘于李解平的这份认真,近几年来,“媒人老李”名声在外,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寻上门来希望他能帮忙做媒。“每天我起码得接十几个电话。”李解平说,他的手机俨然成了“婚恋介绍热线”,话费因此也大幅上升。如今,他用以记录未婚男女的信息已有五大本。
“业务”繁忙,李解平为此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春节16对、五一节6对、国庆13对……每逢节假日,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集群回来,李解平就得“加班加点”,安排相亲。“因为实在忙不过来,我就把见面地点定在我家,准备好糖块、水果,让男女双方见个面。”李解平做介绍不收任何费用,还得自掏招待费用,因为老李图的就是个乐呵,“看着他们年轻人能走到一起,相亲相爱,我的心里可比吃了蜜还甜呢。” 报料: 郁宇平
本报记者 刘吟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