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公安局北新派出所副所长陈裕
初见陈裕,一身警服,皮肤黝黑,目光坚毅,言行间透着一股军人特质。2002年,陈裕转业回到启东,陈裕从北新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做起,在派出所坚守了10年。
电话就是群众的“110”
2010年的一个冬天,室外温度零下。正在值班的陈裕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在滨江精细化工园区附近的长江边上发现一具“尸体”。陈裕迅速赶到现场时发现,那里躺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一动也不动。当探到老人还有鼻息时,陈裕赶紧和随同的民警一起将老人抬上了警车。
陈裕将警车里的空调调高,很快,老人苏醒了过来。一交流,陈裕发现老人患有老年痴呆,便猜测他可能是离家走丢了,于是将老人带回派出所,安排在自己办公室内。随后,他打来一盆热水,给老人擦脸,洗手,还从食堂给老人端来热腾腾的饭菜。这一幕恰好被前来认领的老人孙子陈某看到了,陈某当即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心中没有老百姓就不配当警察。”这是陈裕最朴实的想法。如今在北新镇,很多老百姓有事不是拨打“110”,而是直接拨打陈裕的手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接到群众的来电,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有一回,北新村的徐大爷突然中风,儿女又不在身边。邻居一着急,就打了陈裕的电话,陈裕一会儿就赶到了徐大爷家中。他一边照料老人,一边叫来救护车。等老人被送去医院后,陈裕发现老人家里的自来水管坏了,满是积水,他又悄悄地把水管修好,还把积水清理干净后才离开。
全力当好企业“群主”
2008年,陈裕当上了北新派出所副所长,分管滨江医药化工园的危险品监管工作。化工园内共有50多家企业,陈裕每个月每家企业至少要跑上两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他专门建立了一个园区QQ群,时常在群里提醒各个企业,要紧抓安全生产这根弦。
在化工园每个企业负责人的眼里,陈裕就是一个对他们极其负责的“群主”,平日里无论大小事,只要一个电话,他总是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及时出现。园区一企业有个员工的女儿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即将出国留学,但在办理签证时遇到了麻烦,要求提供最原始的出生证明。陈裕接到求助电话后,一头扎进档案室通宵达旦地寻找,最终为其解决了难题。
这样的好事数不胜数,让园内企业更为感动的是,2010年,某化工企业的车间突发火灾,消防车还没有赶到时,陈裕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冲进去灭火。就在他离开车间时,身后突然“砰”地一声发生了爆炸……
帮企业做了太多的事,很多企业负责人无以回报,便主动提出,让陈裕的家属来企业工作,甚至挂个虚职,企业给开工资。然而,都被陈裕拒绝了。
欠下家人太多“心债”
陈裕转业从警那年,女儿刚上幼儿园大班,因丈夫工作繁忙,妻子便辞掉了工作照看家庭。现在,女儿已上初三,记忆中爸爸从未接送过自己,也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但她为拥有这么一个警察爸爸而感到自豪。
今年6月,市公安局下发了一条通知,所有子女参加高考、中考的公安系统在职员工,放假3天陪考。陈裕的女儿今年也参加中考,然而就在中考的第一天,辖区内突发一起纠纷事件,一变电站即将开工,与周边老百姓发生纠纷,矛盾一触即发。而当时,所长和其他负责人手头都有任务,陈裕得知后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就往现场赶。等把这件事圆满解决,中考早已结束。“考试3天,全程接送女儿”的承诺落空, 陈裕又添了一笔对女儿的“心债”。
陈裕39岁生日那天,亲戚、朋友为他在家庆生。然而陈裕正在所里处理一个紧急事件,结果寿宴都散了,而他这个主人公却始终没有到场。为了这件事,陈裕的妻子气得好几天没有搭理他。陈裕的父母就住在北新镇,离派出所只有5分钟的路程,但陈裕却很少有空回去看看双亲。在别人眼里,陈裕这个儿子做得不够格,但父母却打心眼里为有这样一个被百姓称道的警察儿子感到骄傲。
提及这些事,这个平日里坚强刚毅的男子汉神情有些黯然,但他表示自己无怨无悔:“因为,我是人民的警察!”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