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油改气”的推广,汽车加气站操作工成为我市特种行业中的新成员。6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城北的启东市广汇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加气站,感受加气工的繁忙和严谨。
用心“加”出平安路
相较加油工,安全规范更多更严
上午9时许,记者见到加气工施垠全时,他正准备给一辆出租车加气。施垠全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手上戴着一副厚手套,全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别看他今年只有26岁,却是我市最早上岗的加气工之一,对于加气的整套流程早已烂熟于心。
“为了安全,请下车等候!”施垠全提醒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下车。随后,他娴熟地打开后备厢,拿起一个喷壶,向天然气储气钢瓶与输气管的接口处喷洒液体。经检查确认没有任何异常后,他随即打开车辆的引擎盖,从一旁的加气机上取过加气枪,将加气抢上的挂钩挂在车子引擎盖上的铁条上,然后将加气枪与加气接口连接好,先打开加气接口上的阀门,再把加气枪的阀门打开。不到3分钟,加气完成,施垠全又按照先车辆加气接口阀门后加气枪阀门的顺序,将两个阀门关闭。接着又拿起喷壶向接口处喷洒了一些液体。
“这喷洒的是皂水,用来检查设备是否漏气。”施垠全告诉记者,我市的加气车辆大多数是前不久由出租车或汽运公司实施“油改气”的,如果是外地车辆进站加气,他们还要认真查验钢瓶使用证。相较加油站操作工,加气工操作安全规范要求更多也更严。施垠全介绍,他们工作时全身上下必须都要防护,防止零下120摄氏度的液体溅到皮肤或者气压反弹到头上。加气时要按照先低压、再中压、后高压的顺序,否则会损伤钢瓶,造成危害。
一天12小时,提放加气枪300多次
目前,我市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车辆中有200多辆出租车和部分大巴车,也有少量的私家车。据介绍,这些车辆使用的是82型钢瓶,每次可以加满18立方米的天然气。一辆加满天然气的车,最多可以行使200多公里,如果是昼夜运营的出租车,每天得开600多公里,至少需要加气3次。因此,一天中上午八九点,中午一两点,晚上七八点和凌晨一两点这4个时间段是加气站最忙的时候。
施垠全告诉记者,他们加气站共有8台加气机,12名加气工,每4人一班,3个班组轮流倒班,轮班时每人一天要上12个小时的班。施垠全算了算,每天他至少要给150辆车加气,一支加气枪2公斤左右,每天他要安放、提拿300多次。“通常中饭前后和晚饭前后的时间我们最忙,还有节假日,车流很大。”施垠全记得,最忙的一次,他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吃上午饭,饿得手都快提不起加气枪了。
小岗大责任,每天唠叨无数遍
当年从南京某专科学校毕业后,施垠全曾有过两份工作,但都不甚满意。去年看到加气站招工信息后,对这项新工种颇为好奇,他就决定来当“蓝领”。站里安排他先跟老师傅学习,因为年轻外加一定的文化功底,仅仅两个星期,施垠全就将加气原理、整套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全部铭记于心,不久领到了南通质监局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一个月后正式上岗。
因从事岗位的特殊性,施垠全对这项工作始终做到细心耐心。“为每一辆车加气时,每个步骤都不能省。这是为客户的安全负责。”施垠全告诉记者,一开始,很多出租车司机并不习惯加气时必须出车门,又烦他们查这查那的,不太愿意配合,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释。“虽然我只是一名加气工人,但要为每一个客户的安全负责,我从来不敢有半丝懈怠。”安全警钟长鸣,已成施垠全的习惯。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