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左眼不跳财》制片人宫凯波
提起宫凯波,也许大部分启东市民并不熟悉,但他的编剧作品《卖拐》、《卖车》、《钟点工》等却足以用耳熟能详来形容。如今的宫凯波将更多的心力花在了影视制作上。
4月23日晚,宫凯波以电影《左眼不跳财》制片人的身份再次抵启,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拍摄事宜。4月24日下午,记者趁着宫凯波工作的间隙采访了他。
“这是一部为启东量身定制的作品,整部电影将全部在启东完成拍摄。”宫凯波告诉记者。目前,《左眼不跳财》剧组正抓紧拍摄用于转场的空镜头。“我们希望能赶在今年暑期档上映。”宫凯波说。
电影《左眼不跳财》主要讲述的是水产公司老板(郑则仕饰)与打工仔(王喜饰)间的一系列矛盾纠葛。作为总编剧,这部电影的剧本延续了宫凯波一贯的创作风格——悲剧命运,喜剧表达。“我觉得真正的喜剧应该植入到情景中。言语上的幽默只在一时,曲折搞笑的故事情节,才是剧本生命力之所在。”宫凯波说。
对于首次担任制片人,从编剧走向生产,宫凯波表示“毫无压力”。原来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曾有过一段短暂的经商经历。“所以,我对商业活动并不陌生。”宫凯波说。也正源自当时与社会“全接触”,宫凯波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了近百个小品及短剧,并屡屡获奖。“直至现在,那段经历仍对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宫凯波表示。
“幸福着的江海小城”,这是宫凯波对启东的评价。因创作《老大的幸福》这部电视剧,宫凯波曾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何为幸福。“没想到,在启东这个小城市,我却找到了答案。”4月初,宫凯波特意来启,感知启东的城市文化。独自漫步在启东的海滩、街头和广场,宫凯波说,他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城市所传达出的幸福感,“启东经济发展速度快,运行节奏也快,但不知为何,这儿的老百姓却处于一个十分悠闲的状态。”在儿童乐园灯光篮球场所见的一幕尤其令他动容。“当时是晚上9点多,在橘色灯光的映衬下,我看到不少市民在球场奔跑、跳跃,其中不乏中老年人。他们挥汗淋漓间的那份畅快,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实属难得一见。”
“我希望能通过镜头将启东这个城市的包容性与执着性一并呈现出来,这部电影最后所体现的也正是这个概念。”在宫凯波看来,启东的城市文化包容随和,也暗藏吕四渔民的执着与仗义。“这也是我后来选择将水产商设定为此次电影人物身份的一大重要原因。”宫凯波说,“这儿临江靠海,水才是它的灵魂。”
最后,宫凯波表示,如若有机会,他想以启东为场景筹拍一部长篇电视剧。“一来电影与电视的受众群完全不同,二来这样也能更加完全地传达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
本报记者 刘吟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