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证明
时间:2011-10-09 A+   A- 举报

——启隆乡兴隆社区居民苏立飞的故事

核心阅读

启隆乡兴隆社区,苏立飞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无人不被这样一个弱小女子的肝胆柔情所打动。当年,她信守诺言,执意嫁给伤残男友。风雨30年,她独自撑起一个苦难人家,付出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而今,儿女成才、成家,老两口终得苦尽甘来。

毅然决然   只为信守爱的承诺

一只残手,引出1981年春节那个感人故事。面对残疾男友高云辉上门求婚,28岁的苏立飞必须作出人生抉择:是嫁还是不嫁?

半年前,娘家住合作镇竖南村的苏立飞经表哥介绍,与在“五七农场”(启隆乡前身)橡胶厂上班的高云辉谈了对象。男方大她1岁,两人订下终身,期待开春结婚成家。

苏立飞憧憬着美好明天,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80年10月4日,忠厚老实的高云辉为请假的工友连替两天班。次日,他顾不得休息,又连续劳作近20小时,困乏至极时,他突然觉得滚筒压到了右手,说时迟,那时快,他本能地竭力抽出右手,可抽出来只是一只手的骨架……

在崇明中心医院,高云辉一住就是4个半月。其间,男友经受了伤痛的无尽折磨。割下大腿上的皮肉用于手心植皮、再切下肚皮上的肉植于手背,吃尽苦头,可最后手术还是失败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硬生生地瘦了20斤。

心上人受伤的消息传来,苏立飞立即赶去医院,可高云辉只是流泪,死活不肯将右手从被褥中挪出。一次、二次、三次,苏立飞第四次上医院,才见到了这只残手,她的心猛一咯噔:男友的右手已成肉陀,难道自己要和残疾人过上一世人生?

残酷的现实摆在苏家人面前,父亲和兄弟一个个摇头不已,不是苏家心狠,只怪小伙命运多舛。父亲忠告女儿,小高住院,你万不能提分手刺激对方,他出院后,就快快了断吧。苏立飞自幼丧母,父亲的话一言九鼎啊!

大年初一,刚刚出院2天的高云辉专程来到了苏家。准女婿登门,本是喜事,可叫一声“寄爷”,未有苏父回音,高云辉冷到了心底。中饭,高云辉右手裹着厚厚的纱布,第一次独立用左手拿筷吃饭,饭到了嘴边,却不停掉落,他的眼泪止不住如断线珍珠……苏立飞再也看不下去了,她毅然将饭喂进了他的嘴里……当晚,无法返回农场的高云辉住在苏家,她又为他洗脸脱衣。当天,一对情人愣是未说一句知心话儿。“说好嫁他的,怎么可以反悔呢?”那夜,苏立飞泪湿枕头,再也无法入睡。

准女婿“赖”在苏家,谁也不忍心启口送客。一天、二天、三天,苏家人却意外发现女儿病了,一病不起。请医生,查不出任何毛病,提议不妨到大医院去查查。就此,高云辉陪着她去了上海,一查,还是无病。后来,心疼爱女的苏父咬牙答应了她坚持要嫁高云辉的请求,很快,女儿的病不治而愈。

不离不弃   柔肩挑起家庭重担

两个月后,苏立飞终于和高云辉走到了一起,家就安在农场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苦难,从此真如人们预料的那样,长久地纠缠于身材瘦小的苏立飞。

婚后,高云辉残手上的伤口迟迟不能愈合,直到今天,他的伤口创面一旦碰上硬物或被蚊叮虫咬,仍会溃烂化脓。即使夏天,残手也不能浸于冷水,否则就会引发脉管炎。

高云辉每月30元的伤残金实属杯水车薪。三天两头住院、打针、吃药。过了一段时间,苏立飞怀孕,可除了无休止地为丈夫的残手奔忙,她无钱调养身体,也难有清静之日。

妻子的苦,高云辉痛在心里。思虑再三,他提议离婚。可就在两人走到场部门口时,苏立飞突然变卦,“没有了我,丈夫该怎么生活?离了婚,又如何向腹中的孩子交待?”回到家,夫妻俩抱头痛哭,与命运抗争30年,从此再也未提“离婚”两字。

丈夫病情稍一好转,苏立飞就进场当了临工,每天只挣一元二角的工钱,直到孩子临产。1984年,家里分到了六亩半承包地,她又几乎独自一人耕种了整整26年。

儿子未满月,她又去务工,白天忙出工,早晚忙家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丈夫看在眼里,急得直跺脚,刚伸手,就被妻子挡了回去,“手碰坏了,得不偿失。”人家生完孩子总会长肉,而她仍瘦如“猴精”。自此,90来斤的体重再未升过。家穷,几十年里,除了偶有来客,一家子总是一饭一菜,难沾鱼、肉荤腥。30年里,她除了生孩子、生病,从不午睡。

孩子是娘身上的肉。为了宝贝儿子,苏立飞掏出了心。许是营养不良,儿子小峰到五六岁时才勉强学会走路。上小学了,成绩垫底不说,还经常“累屎累尿”。那几年,苏立飞如“疯”妇一般,凌晨三四点,她起床烧饭忙家务;白天,时不时从田头赶到5里外的学校;傍晚,只有小学文化的她要辅导孩子念书;睡前,得为丈夫脱衣擦身。雨雪天气,她还得接替丈夫接送孩子。

儿子发育迟缓,疑有残疾,小峰8岁时,苏立飞按政策照顾生育二胎。明知还得遭更大的罪,可为了这个家,她坚持生二胎。“生小梅苦呐。”苏立飞不堪回首。丈夫照看小峰,脚残的老父帮着做饭,老公公负责洗尿布,老婆婆跪着下地帮着干农活。多少顿可口饭菜,是好心邻居送进了产房。

孩子体弱,母亲心疼不已,拿什么滋补孩子?苏立飞唯一能拿得出的就是家中老母鸡下的鸡蛋。于是,让孩子每天吃一只荷包蛋,成了苏立飞雷打不动的规矩,也是孩子眼里最好的奢侈品,直至儿子和女儿离岛上了高中。

小峰自强不息,上了中学,他的成绩节节攀高,并奇迹般考上了大学。小峰进校,父母出岛借来9300元报名费。儿子每月至少500元学杂和生活费用,母亲咬咬牙,从丈夫513元的伤残金,她汇走500元。

透支生命   苦难过后终露笑脸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为了丈夫这只残手,她担下了所有农活和家务,更无数次求医问药。为避免丈夫的右手碰上硬物或被蚊叮虫咬,30年里,他为丈夫缝制了共计150多副厚薄不等的防护手套;为了两个孩子读书,她借债的足迹偏及亲亲眷眷,债台最高时达到六七万元;守着伤残的丈夫,她蜗居于穷家,除了借债和陪夫疗伤,竟连续十几年未曾出岛。多少年里,苏立飞忘我地付出,以至于患上了多种疾病。

1988年11月份,高云辉患上了急性黄疸肝炎,苏立飞将孩子托付给邻居,送丈夫进了乡医院。40天后,丈夫痊愈,可日夜守护的苏立飞却受了感染。被迫住院,她怎么也放心不下孩子和6亩多农田,几度从医院溜至田头劳作。由于治疗不彻底,营养跟不上,苏立飞落下了慢性肝炎的病根。

一家子,全靠她,苏立飞心力交瘁又心事重重,一段时间后,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由此,她除了经常服用护肝药物,还常年与一种名为“黛力新”的抗抑郁药打上了交道。那些年里,妻子彻夜难眠,高云辉就整宿整宿地陪坐在妻子身边,天亮,高云辉夹住右手,独臂割草、烧水、喂鸡、喂羊,他努力地为妻子分担家务,也在为这个家竭尽全力。四目相对时,每每看到丈夫的深情与愧疚,苏立飞便会心如刀绞,想到两个孩子、想到无助的丈夫、想到一手借下的债务,她无数次打消了“死”的念头。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骄傲。儿子大学毕业,在上海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女儿职高毕业,也顺利就业。苏立飞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儿女成长成才,苏立飞平时说话,感觉底气足了许多。去年,乡里实施保障机制转换,苏立飞率先交了土地,拿了劳保,可以专心致志地照料老伴。而正因为儿子的孝顺,去年老伴突患肺积水,前后9趟到上海治病,有儿女一路陪护,并由儿子全额承担交通费,苏立飞倍感轻松。

2009年农历十月廿八,儿子、女儿同一天结婚,高家低矮的平房里,亲朋满座,喜庆的场面直乐得抑郁了30年的苏立飞开怀大笑。酒席上,平辈长辈纷纷向苏立飞致敬,“荷包蛋”的故事更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女儿出门,母女忘情拥抱,令在场人无不淌下热泪。

儿女事业有成,年届花甲的苏立飞和老伴随后终于见识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苦尽甘来,多少人向苏立飞道喜,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要感谢30年里无私帮助过高家的众乡邻、好老师、乡干部,还有专程登门慰问的市领导。去年秋天,享了清闲的苏立飞又惊奇发现,自己晚上竟然能睡安稳觉了,困扰已久的抑郁症在一夜之间全好了。

图为苏立飞在为丈夫穿衣。

本报记者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