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一出生就遭遇了听力、智力、肢体等方面的多种障碍,他们的生活处在边缘地带。为了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给孩子带来了梦想和希望。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感受这平凡中的伟大。
爱心 ——温暖孩子残缺的世界
9月5日下午3点,记者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聋部见到了徐咏娟老师,她正在教孩子们说话。“妈妈,妈妈。”一年级的孩子小芳伸出小手摸她的声带,以此来掌握发音规律。虽然小芳的口齿不清,但每发一次音,徐咏娟就会竖起大拇指表扬……
有人说,教师以“桃李满天下”为荣,而在19年的教学生涯中,徐咏娟只教过22位学生。当这些身患疾病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离开父母住进学校后,照顾他们的生活就落在了教师和保育员的身上。徐咏娟像对待幼儿园小朋友一般,手把手教他们自己穿衣、睡觉、吃饭、上厕所……相处时间长了,孩子们都喜欢喊她“老师妈妈”……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正在睡梦中的徐咏娟接到学校保育员的电话,说她班上的一个学生突然发热。如同警情一样,徐咏娟翻身抓起衣服就往学校赶。孩子浑身发烫,得赶紧去医院。冬日的深夜,寒风刺骨,路上连一辆出租车都拦不到,徐咏娟和保育员两人只得轮流把孩子背到了医院。第二天,当孩子的父母赶到医院时,孩子躺在徐咏娟的怀里睡得正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在特教老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徐咏娟说,这里的孩子在身体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缺,作为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只要有爱,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成长。
徐咏娟的班上曾有个名叫峰峰的聋哑孩子,如今他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已有3年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技之长帮助他谋得了一份工作。平日里,徐咏娟就像他的妈妈一样,让他充满了依赖,每年他都会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其实,峰峰在六年级的时候,曾突然提出过要退学。徐咏娟多次找他谈心,峰峰就是不搭理老师。无奈之下,徐咏娟只好来到峰峰家里了解情况。年迈的爷爷老泪纵横,原来峰峰父母双亡,还有个年幼的弟弟,家里就靠爷爷种地为生,日子过得极其艰苦。看着一旁一直低头不敢看她的峰峰,徐咏娟鼻子一酸,一把揽过孩子抱在怀里。也许是长期得不到母爱的缘故,峰峰抱着老师久久不肯松手……
回到学校后,徐咏娟帮他联系了单位,让他参加勤工助学,平时在生活中更是多加关照,把他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照顾。3年后,峰峰终于顺利毕业了。临走那天,孩子一直像尾巴一样跟随着徐咏娟不愿走,他含着泪对着徐咏娟直打手语:“谢谢你,老师妈妈……”
耐心 ——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每年的教师节,都会收到学生的一句“老师节日快乐”,成了特教老师顾红梅最欣慰的时刻,虽然她所教的是一群智残的孩子,孩子们却学会了感恩,再辛苦的付出都值得。
在顾红梅的眼里,她的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责任告诉她,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希望他们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将来能立足于社会这个大家庭。顾红梅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班上8个孩子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胆小的孩子就只管哭。患有自闭症的小可刚来学校一坐就是半天,无论想什么办法他都不愿开口。有多动症的小明在课堂上坐不住,满教室地乱转,引得其他几个多动孩子一起绕着教室转,顾红梅按下这个,那个又起来了……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识字写字,顾红梅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去引导。
9月5日下午,记者在顾红梅的班级看到孩子们正在玩积木。眼前的这群孩子看上去是如此的纯洁,笑容与正常的孩子一样那么灿烂。“有时候就为了教会孩子们一个简单的加减法, 我和同事们想了不少方法:绘图说明、实物演示、动作表演、实地体验等。一节课下来,往往是喉干舌燥,腰酸腿软。”顾红梅笑着说。
孩子之间的智力都有差异,顾红梅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我们班上的小健数学成绩最好,在课堂上气氛比较活跃,我就按照他的水平传授知识。而班上的小雪学了一个学期,连20以内加减法都没有学会,在第二个学期我仍然教她从头学起,直到她会了为止。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每个孩子的试卷都是不一样的,必须按照他们的能力水平进行出卷。”说这些话时,顾红梅的眼神显得特别温暖。
在与顾红梅的交流中,她用得最多的是“孩子”这个词——“别看他们小,其实孩子们的个性都很强,很在乎你看他的眼光、和他说话时的口气。在平日里要不断地去发现他们的一个细微优点,重复表扬,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记住,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顾红梅说,只要是孩子就喜欢表扬。为此,顾红梅的口袋里总装着奖品——糖块。
信心 ——开启孩子光明的未来
在特教学校,教师最大的愿望便是让自己的学生“学会生存、融入社会”。这里的老师,大多都陪着这些孩子从一年级一直学到九年级,几乎凭着一股“让铁树开花”的精神,教这些孩子学会了自理,学会了简单的生活技能,有的甚至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通过音乐、舞蹈帮孩子树立信心,这是一位有着27年教龄的王建华老师在工作中独创的“法门”。他发现,每一年新生刚到校的时候 ,培智部的孩子四处乱跑, 在教室根本呆不住,每逢音乐课,这群孩子竟然能认认真真坐着听歌,学校四楼的音乐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宽大的教室,动听的音乐,他们都愿意跟着老师的节拍去哼唱,直至学完整首曲子。受此启发,王建华只要有时间,就对孩子加强音乐训练。
王建华说,对于聋哑的孩子,他们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只能靠感知。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在地板上敲鼓,让孩子们趴在地板上感知地板振动的节奏进而来感知音乐。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不能理解老师的动作,王建华只能上百遍地重复同一个动作。通过舞蹈,能让孩子们学会认知、体会艰辛,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相当有利。“希望我们的爱化作一股力量,承载着这些缺失翅膀的天使,飞向光明的未来。”王建华这样说道。
在聋部,记者看到一个用手语与人交流的老师,她是学校唯一一个身体有缺陷的老师。她叫宋玲杰。在特殊教育学校上了9年学后,她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又考上了中专、大学。在她的心目中,特教老师就是她的恩人,从小她便对特教职业产生了深厚感情。7年前,宋玲杰回到自己的母校——市特殊教育学校,当了一名计算机教师。
特殊教育学校五年级以上就能开设电脑课,身为聋哑人的宋玲杰尤为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信任,沟通起来也更方便。她记得孩子们看到电脑时欣喜若狂的表情,他们用手语激动地表示:老师,我们好想学习电脑,你快教教我们。在宋玲杰手把手的教导下,孩子们能熟练地操作电脑。遨游在网络的世界里,聋哑孩子就像在水中小鱼游玩一样,逍遥自在。
今年,一位刚刚考上大专的聋哑学生红红,在开学前专门来到学校,看望了学校老师。对于特教老师,红红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尤其是宋老师,在她的身上学会了坚强、不放弃。她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
图为徐咏娟握着孩子的小手,教她喊妈妈。
本报记者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