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汗如雨“洗”路面
时间:2011-08-30 A+   A- 举报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环卫工人每天用辛勤的劳动为市民创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当前,我市双创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而环卫工人那汗流浃背的身影格外让人感动。8月24日,记者走近环卫工人姚静康,亲身体验环卫工作的艰辛。

挥汗如雨“洗”路面

——一名环卫工人的8小时工作实录

凌晨2点30分起床

8月24日凌晨2点30分,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家住汇龙镇圩南村的姚静康像往常一样起床了,扒上两口饭后骑上自行车匆匆走在上班的路上。外面下着暴雨,视线不好,他得格外小心,本来四五十分钟的路程今天竟骑了一个小时。“很多住在乡下的环卫工人都在市区租房子住,但最便宜的房子月租也要150元左右,所以我就早点起来,住家里。”常年的风吹日晒让姚静康的皮肤黝黑,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

3点30分,姚静康准时来到环卫所集中点名。4点不到,他穿上橘黄色工作服,戴上草帽,披上雨衣,骑上三轮车来到长江路上,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此时,天依然黑蒙蒙的,街上的行人很少,道路两侧的路灯还亮着。

姚静康主要负责长江路从江海路路口到和平路路口那一段道路的保洁工作。在长江路与江海路交叉路口的北边,姚静康将三轮车停在路边,拿起扫帚簸箕,由东向西开始清理道路上的垃圾。因为刮风又下雨,路上的树叶特别多,他一点一点的清理着,不一会儿簸箕里的垃圾就满了。他将垃圾倒进三轮车上的垃圾筒,然后绕过已经清理过的路段,继续着劳作……

下午1点20分吃上午饭

没过多久,姚静康就开始出汗了,雨水也顺着他的帽子流在脸上,他伸手一抹脸,继续向前走。5点以后,天就亮了,随着路灯一盏盏的熄灭,路上的车辆开始多了起来。“清理第一遍花的时间最长了。”快7点的时候,雨下得特别大,他终于来回清理完一遍。

随后,他开始了第二遍的道路清理工作。在和平一村的对面,一个男子吃完手中的包子随手将塑料袋往路边的垃圾桶方向扔去,塑料袋却没有扔进垃圾桶,风一吹,向路边飘去。姚静康已经清理完这一段路面,看到这一幕,他马上返回去将塑料袋扫到簸箕里。“太缺德了!”记者愤愤不平。“我已经习惯了。”姚静康笑着说。“因为路上的垃圾是流动性的,扫了以后又产生,只要上了岗,我们就要来回不断地清理。”

9点30分左右,雨停了。已经浑身是汗的姚静康将雨衣脱下放在三轮车上,继续工作。作为环卫工人,他们一年当中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工作26天休息一天,就连春节也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姚静康说,每天3点半上班,中午11点半下班,这段路大概每天来回扫上六七趟,差不多十二三公里,每天清理垃圾20多公斤。“我干这行已经10多年了,两只脚早就都磨出了茧子。”

11点半,与下一位环卫工人交接好,姚静康骑上自行车回家了。这时的他早已饥肠辘辘,吃上午饭已经是下午1点20分了。

主角心语

市民理解是最大欣慰

提起曾经发生的一件事,姚静康的眼神有些黯淡。有一次,他刚刚清理完一段路面的垃圾,附近一个居民将垃圾扔在垃圾箱旁边的路上,他走过去提醒那人不要乱扔垃圾,对方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倒垃圾,要你这个打扫卫生的干嘛!”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现在看到类似的情况,姚静康不会再跟他们理论。“很多人越跟他讲道理他就越来劲,宁可自己再清理一遍就好了。不过,很多时候,看到刚刚清扫干净的垃圾箱周围又被随意倒上垃圾,还是难掩气愤。”姚静康告诉记者。

“当环卫工人,有苦又累,工资不多。可是,为了家庭,为了这个城市,再苦再累的活,我都愿意干。”姚静康真诚地说,“我只是希望我每天辛苦的付出能有所值,但愿市民们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记者手记:

通过与姚静康的近距离接触,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为了保证城市的洁净和美丽,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每天天不亮,他们已拿着扫帚上路了。当我们走出家门上班或上学时,道路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双创工作如火如荼地推进时,环卫工人用他们辛勤的劳动装扮着城市的容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爱护自己城市的“尊容”。让我们真诚地向这些环卫工人道一声:“辛苦了!”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