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镇双庆村好儿媳徐亚琴的故事
阅读提示:
在汇龙镇双庆村有这样一位女子,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婆,用自己的爱心和勤劳的双手演绎了一个好儿媳的形象。今年7月1日上午,在汇龙镇政府表彰大会上,徐亚琴面向观众,手捧“百佳文明新风典型‘孝老爱亲’”的证书,台下送上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婆婆弥留之际道感谢
10年前,徐亚琴的婆婆因冠心病并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一家人顿时如坠深渊。看着病床上的婆婆,徐亚琴宽慰丈夫说:“以后我就在家里伺候婆婆,你好好在外挣钱,天大的事,有我撑着。”
婆婆一直处于高度昏迷状态,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12天后婆婆终于睁开了眼,但她的身体右侧全部失去了知觉。住院期间,老人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徐亚琴不时安慰婆婆,天天用热毛巾给她擦身体、搓背,尽量让老人心情放松。婆婆身上弄脏了,她耐心地为婆婆洗澡,帮她翻身、按摩……
隔壁病床的病人看到徐亚琴给老人喂水喂饭、端屎端尿,里里外外忙活着,羡慕她有这么个贴心的好闺女。徐亚琴的婆婆听到这话后,特别自豪地说:“这哪是我闺女啊,她是我儿媳。碰到这么一个好儿媳,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啊!”
出院后,由于老人身体的右半部分不受支配,整个人偏瘫在床。虽然老人能勉强坐起来,但不能下地走路,吃饭穿衣也不能独立完成。做饭、洗衣、端屎盆……这些繁重的家务活便成了徐亚琴每天的“必修课”。
为了照顾好婆婆,10年来,徐亚琴坚持和婆婆睡在一个屋里。婆婆需要营养,她就变着花样地给她改善饮食。为了让婆婆睡得舒服,徐亚琴每天帮老人翻身擦洗,按摩身体,防止褥疮。瘫痪10年,老人没有得过一个褥疮。
今年4月28日,90高龄的婆婆离开了人世。在弥留之际,婆婆拉着徐亚琴的手说:“亚琴啊,这10年来你太辛苦了,要不是你的照顾,姆妈哪能活这么久,谢谢你……”
公公逢人便说儿媳好
徐亚琴的婆婆患病那一年,她的公公已经86岁,老人患有白内障,虽然经过两次手术治疗,但症状并无明显好转,双眼已看不清任何东西,生活无法自理。当时,徐亚琴在家要照顾两个老人,公公的情况稍微乐观一点,但一天忙下来,也累得腰酸背疼。
8月25日下午 ,记者走进徐亚琴家,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齐。徐亚琴的公公睡在楼下的房间,老人的屋内闻不到任何异味,简单的家具齐整摆放。得知家中来了人,老人让媳妇搀扶着起床,94岁高龄的老人看起来精神依然很好,嘴里不停念叨着儿媳的好。
前几年,老人患上老年性皮肤瘙痒,一到晚上浑身难受,必须每天用冷水洗澡。可老人年纪大了,手脚早已不灵活,无法自己擦身洗脚,徐亚琴每天为公公擦洗身体,一到晴天,就帮公公翻晒被褥。有时候老人会大小便失禁,徐亚琴不厌其烦帮公公清洗更换。刚开始,徐亚琴觉得有些难为情,公公也不愿意。徐亚琴安慰老人说:“你是公公,也是父亲,女儿为父亲做这点事情,是应尽的义务。”
公公晚上睡得浅,睡在婆婆房间的徐亚琴便得整夜记挂着老人,公公一声咳嗽一亮灯,她会起身查看,常常一晚上就得好几次。有时候,刚帮婆婆换洗好衣服,公公房间灯亮了,她赶紧过去,忙得她团团转。老人年纪大了,不能吃太硬的食物。为此,徐亚琴每次做菜都特意将菜煮得稀烂,肉都要剁碎了才做给二老吃。老人们喜欢喝粥,徐亚琴便陪着他们一起喝。
婆婆去世后,公公显得格外孤寂,徐亚琴唯恐公公闷得慌,就招呼村里的老人上家里玩,陪公公说说话,聊聊天,老人逢人就说:“儿媳妇人好,心地善良,我的福气好。”现在公公虽然已经是94高龄了,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依然精神矍铄。
邻里交口夸她好榜样
提起妻子徐亚琴,远在外地打工的丈夫朱小兵在电话中感动地说:“亚琴是个好妻子,她精心伺候我的父母无怨无悔,她的恩德也是我修来的福分……”
朱小兵说,10年来妻子都没出过一次远门,天天在家伺候老人。为了贴补家用,她每天还要去地里干活,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到了春节才能回家,家里就靠妻子一人支撑,母亲瘫痪在床,妻子天天给她按摩,天气好的时候,还把母亲抱上轮椅,推着她出门晒太阳。“说实话,瘫痪的老人特别沉重,我抱母亲都会觉得很吃力,更何况体重还没有100斤的妻子。就冲着有这么好的妻子,这辈子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和她相伴到老。”
徐亚琴精心伺候公婆的举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邻居李大妈说:“这么多年来,亚琴把两位老人照顾得滋滋润润,我们这些邻舍都看在眼里。她的婆婆能活90岁,这全是亚琴的功劳啊。亚琴早已成为了村民们的榜样。”
有着这样一位善良的母亲,徐亚琴的儿子清清甚为自豪。清清知道平日里妈妈要照顾爷爷奶奶,他的学习生活从不让她操心,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读研。“虽然家里条件比较艰苦,但妈妈留给我的财富让我受用不尽。”清清说,“奶奶生前经常叮嘱我一定要孝顺妈妈,我全都谨记在心。”
对于他人的赞扬,徐亚琴却显得比较坦然:“每个人都会老去,照顾双亲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父母老了需要我们照顾,这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宣扬的……”
本报记者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