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国干:“三件宝”浓缩百岁人生
时间:2011-08-17 A+   A- 举报

算盘、水杯、账本,三件普通物品是海复镇北固村老寿星邢国干不离身的“宝物”。

7月22日上午,在邢国干家里,这位102岁的老寿星就着一张老式八仙桌,从床边捧出一只老旧木制“百宝箱”,拿出的第一件宝物就让在场人大开眼界。一只底部生锈的白色搪瓷杯上,赫然印有“赠给:江苏省第一届信用合作社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代表”的大红字体,落款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上图)。打开这段尘封的记忆,邢国干老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956年8月29日,邢国干作为启东市信用社系统唯一代表,参加由省人民银行召开的全省首届信用合作社系统表彰会。会上,他受到了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管文蔚同志的亲切接见,还奖到一只背包、一本笔记本和四只搪瓷杯。

1954初,身为北固乡村干部的邢国干被组织安排进南通农干校接受“三合作”培训。何为“三合作”?记者试着测验老人的记忆力,“就是信用合作、农业合作和供销合作哟。”寿星不假思索,脱口作答。

培训结束,只上过三年学的邢国干被任命为北固乡信用社主任。“当年,政府发动农民以每股3元股金入股,并支持信用社30股。”老人回忆道,“信用社没有节假日,天亮即上班,日落则下班。那时,乡政府上班以树旗为标志,清早,我们就赶在农民上镇前,升旗开门。”

当时是如何开展存贷款业务的呢?面对记者好奇,邢国干拨弄起那把从未离开过身边的黑色算盘。“当年信用社主要办存、贷款。存款分定期和临时两种,定期1元起,临时1角起。”邢国干介绍,他外出吸储,整天拎着个包,包里装着手工账本、算盘,全靠两条腿,风餐露宿,走村串户,吸收着几角、几元,最多一二百元存款。除了盯牢农业大、小熟分配,还要关注谁家退伍军人回乡、哪家婚嫁喜庆。信用社的存款就这样一天天多了起来。

信用社的账目来不得半点马虎,邢国干的“百宝箱”里,保存着好几本封面快要脱落的记录本,其中一本清楚地记载着1964年至1969年间的全乡信用业务。以1965年9月下旬为例,就记录着“公社存款24983.85元;大队存款7731.94元;小队存款148622.46元;(农户)定期存款202348元;(农户)活期存款1163元;社员放贷48166.66元……”邢国干的上述数据,成了反映当年特定社会经济状况的宝贵史料。

以一双脚板踏遍十里八乡,邢国干已记不得穿坏了多少双由妻子一针一线纳出来的布鞋。后来,信用社有了自行车,邢国干又先后骑坏了4辆“永久”和“凤凰”。1976年,邢国干67岁时光荣退休。工作23年间,他共计获得过从省级到市级,从业内到地方的20多次各类奖励荣誉。一把老算盘、一只旧水杯、几本记账手册,浓缩了邢国干的百岁人生。

2008年农历5月11日,邢国干99岁寿辰。子孙和乡亲们按启东风俗为他举办百岁寿宴,镇政府和市信用联社领导获悉后第一时间赶去祝贺,令老人深感新社会、新世道的好。而如今,三年光阴荏茬,寿星健康依旧,许多乡亲都说刑老越活越年轻了。

本报记者   姜斌   通讯员   龚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