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旗帜上飞扬……”每当这铿锵有力的旋律响起,心中总有些许感动难以抑制。
8月1日是当兵人的节日,今天,我们就用这首《当兵的人》献给驻守在祖国各地启东的热血男儿。什么是当兵人的情怀?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启东热血男儿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祖国的需要,就是咱当兵人的追求!”
“当兵,就要当好兵”
陈徐兵 武警上海总队机关后勤部运输分队班长
7月28日,记者来到王鲍镇大生村,见到了刚刚探亲到家的陈徐兵。“刚刚接到部队电话,明天一早就有任务,需要返沪,本想在家里好好陪陪家人,只能等下次了。”陈徐兵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歉意。
陈徐兵是武警上海总队机关后勤部运输分队的一名班长。1998年12月光荣入伍。单兵战术、队列训练、五公里越野……经过严格紧张的3个月入队训练,陈徐兵在浦东新区看守所当了一名哨兵。2000年,他被安排到第四支队后勤分队驾驶排。这一待就是10年。作为一名老兵,陈徐兵在绿色军营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铿锵誓言:当兵,就要当好兵。10年来,他因工作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
然而,在陈徐兵妻子的眼里,他是个“不合格”的丈夫。结婚8年来,丈夫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部队规定一年有45天的探亲假,他基本上都没有用过。几年前的一个除夕,陈徐兵的妻子带着女儿来到武警上海总队的招待所,想陪丈夫过一个团圆夜。刚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任务又来了。陈徐兵亲了亲女儿搁下饭碗就出了门。“那是个大雾天,他出门时已是晚上7点多,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他才回来,我的心才放了下来。”陈徐兵妻子用嗔怪的眼神望着丈夫。
在陈徐兵看来,当兵的是没有休假概念的。“每年的节假日,是我和战友们特别忙碌的日子。在上海各大交通要道、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我们要担负起协助车站工作人员疏导客流,维护购票、取票秩序以及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任务。”在陈徐兵的印象中,上海只要有什么重大活动,就有他们部队负责安保的身影。总是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陈徐兵和他的战友们便开始在上海在几个重大交通路口巡查,一旦发现可疑身份和车辆立即拦截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2009年,陈徐兵接到了世博安保的命令, 这让他十分激动。世博安保任务历时184天,他和他的战友主要负责申城周边的16个市境陆路道口,为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安全构筑外围防线。 执行安保任务期间,陈徐兵总是一个姿势站着,时间一长便觉腰酸背痛。“虽然执勤任务重,却丝毫不能放松自己,执勤过程中的每个动作都要准确到位,警容警姿要保持严整,要用优良的服务让中国武警成为世博会上一张靓丽的名片。”陈徐兵说。
因在世博安保期间表现出色,陈徐兵被荣记三等功。最让陈徐兵感到自豪的是,那天,他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世博会的开幕式。上个月,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上海举行,陈徐兵又转战到了世游赛的安保战场,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份荣耀。 蔡樱子
“坚守蔚蓝色的国土”
潘亮亮 宁波某基地某战斗舰艇部队副艇长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待到朝霞映红了海面,看我们的战舰又要起锚。”潘亮亮很喜欢这首《军港之夜》,没事的时候总要哼上两句。他说这是他海军生活的真实写照。
潘亮亮家住我市海复镇搬场村2组。2002年,带着对蔚蓝色大海的美好憧憬,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舰艇指挥专业。4年苦读,3次被评为优秀学员。2006年毕业后,潘亮亮正式加入宁波某基地某战斗舰艇部队。
实际的海军生活并非如潘亮亮想像的那么轻松,第一次执行任务,大海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2006年7月,潘亮亮登上舰艇,在离海岸处100公里外的海域执行潜艇的接护任务。那天,风浪很大,也许因为紧张,平时并不晕船的潘亮亮肚子里如翻江倒海,难受极了。舰艇艇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要挺住啊。”潘亮亮明白,大海并不永远都是蔚蓝色的。
在海上执行任务,少则两三天,多则七八天,潘亮亮在执行一次又一次任务中,渐渐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活。2009年10月,潘亮亮到青岛执行任务,在七八级的风浪中连续航行了2天2夜。“舰艇的左右倾斜度一直在20度左右。”潘亮亮说,这2天2夜,作为航海长的他,基本没合过眼。任务圆满完成后,潘亮亮长舒了一口气。
除了执行重大任务外,潘亮亮他们另一个职责就是护渔。哪里渔船发生危险了,不管风浪有多大,他们总是第一个赶到出事海域。一次,受台风影响,舟山以东40海里处一渔船发生机器故障,失去动力,漂浮在海上。当时已是晚上8点,正准备休息的潘亮亮接到命令后,立马组织人员,顶着风浪出海,把渔船拉了回来,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潘亮亮由航海长升任副艇长。职务提升了,责任也更重大。执行任务前航行计划的安排、可预见情况的准备等,这些都要考虑周全。因为潘亮亮知道,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去年11月,在执行任务时,舰艇由于工作时间太长,主机失灵,失去动力,潘亮亮组织机电部门工作人员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修,终于恢复了动力,保证了舰艇的安全。
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因而必须常常舍小家为大家。去年,世博安保期间,潘亮亮他们作为预备兵力,在长江口外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由于任务重,人手紧,本来把婚期定在2010年5月1日,他不得不推迟到今年的元旦。而在休假期间,临时调去执行任务更是常事。“不过,妻子、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潘亮亮说。
这几年,潘亮亮先后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立三等功一次。他把这些荣誉看作了他前进的动力。“蔚蓝意味着安详,蔚蓝代表着和平。我希望自己能永远坚守在这片蔚蓝色的国土上。”潘亮亮道出了他的心声。 范存娟
“一辈子做军人”
黄金健 武警陕西安康岚皋中队士官
7月28日中午,几经周折,记者终于通过电话联系上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当兵的黄金健。从低沉的声音中可以听出,这个23岁的大男孩成熟而稳健。说起他的军营生活,黄金健在电话那头,向记者娓娓道来……
黄金健是我市汇龙镇人,父母经营着一家电瓶车门市,家境不错。黄金健从小就爱看战争片,他崇拜军人、崇拜英雄,参军报国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2006年,征兵工作一开始,不满18岁的黄金健就报名参了军,随后不远千里来到陕西省的南部山区岚皋,成了一名武警。几年的军营生活让这个大男孩迅速成长起来。“去年我参与了陕西安康“7·18”抗洪救灾,那是我目前军旅生涯中最难忘怀的一段记忆,让我对军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思绪回到一年以前。2010年7月18日15时55分许,受连日的强降雨影响,岚皋县城关镇柳家坡村发生特大泥石流,泥沙、石块裹杂着大量的杂物涌向县城中心,道路严重受损和堵塞,数百人被围困。接到抢险命令后,黄金健和他的战友们携带铁锹、麻袋等抢险物资紧急出动……
“刚走到县城,我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道路已经看不到了,泥石流有胸口那么高,冲击着沿途的房屋,汽车全部被淹没……在那之前,我只在电视里见过这些情景。”来不及多想,黄金健和战友们填装沙袋,疏通洪流,转移疏散群众。3个小时后,他们安全转移部分被困群众后,继续沿街搜救遇险群众。
黄金健印象最深的是,大概在凌晨1时左右,他们发现一栋楼上有11名群众被困在楼顶。其中有好几个孩子,面对下面滚滚而来的泥石流,吓得哭成一片,朦胧中看到有武警赶来,惊恐地大喊“解放军叔叔救命”。“那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心里萌生一个念头——救人!”可由于一楼的防盗门被泥石流堵住无法打开,给救援增加了难度。眼看泥石流越来越大,黄金健和战友们轮番用铁锹狠砸防盗窗。砸开窗户后,他们从窗户翻进去,快速冲上楼顶,背起孩子直奔楼下。那天,黄金健在泥石流中奋战到凌晨2点多,他和战友们共解救了200多人。
第二天下午,黄金健再次接到命令,他和指导员两人需要赶到下面的官元乡,帮助那里的群众抗灾。因为泥石流,前往官元乡的线路、通讯全部中断,他们只有翻山过去。从下午4点出发,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多,他们才赶到官元乡。黄金健在那里待了七天七夜,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解救受困群众,整理倒塌的靠山民房,搬运堵在道路上的石块。那几天,身边随时有靠山的房屋坍塌,头顶随时有泥石流滑落。当记者问及是否感到害怕时,黄金健说:“根本来不及考虑这些,只知道服从命令救人。”
因为在陕西安康“7·18”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黄金健荣立三等功。“这5年,部队给了我最好的锻炼机会,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男孩慢慢成熟起来,来到部队以后我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的精彩。如果可以,我希望一辈子做军人。”采访结束时,黄金健对记者说道。 包铃铃
图为黄金健在救灾抢险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