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蟑螂较劲的老人
时间:2011-07-27 A+   A- 举报

阅读提示:

家住长江新村的83岁老人陈素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特效灭蟑精。这种灭蟑精无任何毒副作用。2009年,这项发明获国家专利。目前,全市的双创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老人希望他发明的灭蟑精能够为双创工作尽一份力。

饱受蟑害研发灭蟑精

7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长江新村陈素文老人家中。陈老的房间简洁朴素,到处可见医疗保健方面的书籍。陈素文一手拿着一只盒子,一手握着螺丝刀,正全神贯注地捣鼓着。“我正在尝试着做一个捕蟑螂的陷阱。”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今年83岁的陈素文是个老兵,1945年参军,最让他引以为豪的就是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1964年陈素文从部队转业分配至市锅炉厂担任副厂长。1997年,退休后的陈素文和老伴搬到女儿原先住过的长江新村一栋二居室。随着年龄的增大,陈素文晚上睡眠状况变得越来越差,常常半夜三更爬起来,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盯上了“四害”之一的蟑螂。

“有一次我半夜起床,发现家里地面上有好几只蟑螂在爬,我拿起拍子想打,可蟑螂钻来钻去根本就无法打个正着。为了不让蟑螂爬到食物上,我将一些吃的东西用袋子装好扎住,第二天发现蟑螂竟然钻了进去。”饱受蟑螂之害的陈素文决定买药物消灭蟑螂。他走遍了多家超市后,发现几乎所有灭蟑的喷雾剂都含有毒化学成分,虽然灭蟑有效,使用起来也方便,但万一接触到食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问超市里的营业员,有没有一种不含化学成分,对人体无害的灭蟑药?结果营业员嘲笑我说,不可能有。”

“我就不相信没有这样的灭蟑药!”倔强的陈素文开始了研究和实验,决定自己研制一种无害灭蟑药。

多次改良终获成功

决定自己研制对人体无害的灭蟑药后,陈素文开始大量翻阅医药书籍,他还在孙子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陈素文的老伴袁翠兰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这下便成了陈素文的得力助手。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陈素文对蟑螂的喜好了如指掌,他知道蟑螂喜欢牛奶、蜂蜜、洋葱等食物。不过要让一种药既对人体无害,又能致蟑螂死亡,这让陈素文伤透了脑筋。“让蟑螂脱水而死。”老伴的一席话让陈素文豁然开朗。他发现有一种叫硼酸的物质,脱水效果颇佳。

有了一个大概方向后,2005年,陈素文正式开始了试验,他买来一个四格的玻璃器皿,将蟑螂喜欢吃的各种食物与硼酸一起研磨成粉,然后抓来几只活蟑螂,将药物和蟑螂分别放入不同的玻璃格子里进行观察。“我也不记得尝试过多少次,药方也是改良了多次,2008年终于研制成功了这种无害特效灭蟑精。蟑螂吃了这种药物后会脱水而死,如果及时给它喂水,它还会活过来。”陈素文一脸童趣地说道。

陈素文拿出三个小袋子,记者看到,第一个袋子中装着一些类似溶化了的白糖样的东西,第二个袋子中装着一些黄豆大小的白色颗粒,而第三个袋子中装着像面粉样的粉末。“2006年,我第一次研制出了灭蟑精,就是第一个袋子里装着的这种药物。但后来我发现这种配方的药物储藏的时间短,时间一长就溶化了,后来我就重新配置了第二种药物,但因为都是较大的固体颗粒,蟑螂不爱吃。第三个袋子中的药物是我最终研究成功的。”陈素文介绍说。记者拿起第三个袋子中的药物闻了闻,该药物没有一点刺鼻的气味,而有一种好闻的奶香味。

希望为双创出把力

特效灭蟑精发明成功后,陈素文的家中再也没了蟑螂的烦恼,这让他很是自豪。他还将自己制作的灭蟑精分给老友和邻居们使用。一位老友用了陈素文发明的灭蟑精后大加赞赏,鼓励他申请国家专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申请,2009年9月,“特效灭蟑精”获国家发明专利。

获得专利后,“特效灭蟑精”在商央网进行了展示,因为高效安全无毒,很多企业都十分看好这个产品,希望与陈素文合作。记者在陈素文家中看到厚厚的一沓信函,都是全国各地企业的来信,信中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投资进行批量生产。然而,因为年事已高,陈素文实在没有精力前往全国各地与企业洽谈合作事宜,而儿女们工作又忙,这件事就这样搁了下来。不过,只要有人向陈素文索要特效灭蟑精,他总会慷慨提供。

“虽然我没有能够和企业合作,在全国推广这种灭蟑精,不过我还是希望在我们启东范围内能够让更多人受益。”2010年,陈素文将数十袋亲手制作的灭蟑精送到老家东海镇政府,为老家的除“四害”工作尽上一份力。

最近,陈素文在媒体上看到,我市的双创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他萌生了自己也要为双创工作做一点事情的想法。“特效灭蟑精对市区的一些菜市场、酿造厂的环境改善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我发明的这种无害灭蟑精能够服务更多的人。”陈素文说道。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