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活跃着一批特殊的艺人。他们每天提着美丽的花篮奔波于结婚、生日、开业等喜庆场合,在给人们送去祝福的同时,还献上他们的拿手好戏:魔术、杂技、歌舞……这些表演虽然不甚精致,夹杂着些许乡野气息,但毋庸置疑,他们给我们送来了快乐。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群体,了解他们舞台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 有演出的日子真好!
邓玉兰(64岁,河北吴桥人)
“睁大眼睛看清楚,我要开始变魔术了。大伙猜猜中间那个碗里有几个球啊?”“2个!”“错啦,3个球都在那只靠我左手边的碗里。”6月21日下午,记者在正东花坊见到邓玉兰时,他正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拿手魔术《三仙归洞》,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他觉得自己的表演还不过瘾,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只乒乓球大小的钢珠,深吸一口气,将钢珠吞入肚内,十几秒过后大吼一声,钢珠“飞”了出来,众人看得都惊呆了。
邓玉兰今年64岁,1947年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安陵镇一个杂技世家。8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杂技。12岁的时候,邓玉兰就跟随父亲、叔叔和哥哥在外漂泊卖艺糊口。在外漂泊了几年之后,邓玉兰认识了邻村的一位姑娘,两人相恋结婚,儿子、女儿的相继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也带来了不少压力。邓玉兰便独自一人出门卖艺,养活起这个家。30多年,他一个人走南闯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年纪大了,儿女们也已成家立业,生活的压力也不那么重了,邓玉兰想过一种稳定的生活,一人走村串巷演出有点力不从心了。经朋友介绍,两个月前他来到了启东,在正东花坊当了一名艺人。“这老邓一来,喜欢他节目的人很多,有些顾客还会慕名而来,希望老邓去表演,有时候二三个节目还不过瘾。”正东花坊老板笑着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及邓玉兰会哪些绝活时,他的精神劲来了。“这可多了,耳朵拉汽车、汽车过身、口吞宝剑、口吞钢珠、蛇钻七窍、变脸、口技、训白鼠等等。”邓玉兰说,他来启东之后,去表演的地方都是比较喜庆的场合,他只表演过魔术、变脸、口技,其他绝活还没地施展呢。
邓玉兰刚来那会儿,去酒店一个婚礼表演让他记忆深刻。当时邓玉兰表演的是变脸,只要他一变脸,台下的观众就不停鼓掌,等表演结束,有两个小孩还跑上台吵着要跟他学。后来,邓玉兰又即兴表演了几个小魔术,与台下的观众进行很默契的互动。表演结束时,台下的人一个劲地叫好。“当时我的心里特别乐乎,觉得我的表演特别有价值,被人承认的感觉真好!”邓玉兰说,启东是个美丽的城市,启东人特别热情好客。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稳定又安心,有演出的日子挺开心的。 蔡樱子
2 我们一家在启东团聚了!
刘培培 (19岁,山东陵县人)
6月21日上午,记者在情人花坊见到刘培培的时候,她正和爸爸在花坊练功房练习他们的拿手节目《力量》。只见培培爸爸半蹲着,培培两手撑在爸爸膝盖上,一跃而上倒立起来,脚部做起各种优美的动作。“看上去我们表演得比较轻松,但一开始练的时候,我们爷俩不知摔了多少次呢。”培培笑着说,“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我的爸爸刘万飞,妈妈李红存,妹妹小俊俊,我们是快乐的一家。”
从培培爷爷那一辈起,家里人就开始学习杂技。培培爸爸学的是马术,以前还是个特技替身演员,培培妈妈会表演魔术还会唱歌,培培会花样溜冰、高空飞人、绸吊。为了让培培学会一门技术,将来能靠手艺吃饭,培培7岁的时候,妈妈李红存狠下心送女儿去山东省杂技团学习了3年。培培10岁的时候就开始赚钱,先在北京待了3年,之后去了云南、韩国,而爸爸与妈妈分隔两地。随着年龄的增大,培培对父母的思念愈加浓烈,特别希望全家人能待在一起。于是培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 ,在电话中妈妈哭了,她说:“培培,我们三个人表演的类型不一样,像杂技团啊、杂技表演基地不适合我们,一有机会爸爸妈妈肯定把你接过来。”
2008年,启东情人花坊老板听朋友介绍,培培一家三口都会杂技表演,而且三个人所表演的类型不一样,于是萌发了邀请他们全家来启东的想法。培培妈妈得知后,马上与家人商量把手头的工作辞了,一家三口来到了启东。
培培一家的到来,为花坊增加了不少生意,也为观众们带来不少欢乐。每天,她们往返于我市各大酒店、宴席等喜庆场合表演节目。前几天一位80岁的老奶奶生日,是在南阳镇老宅办的酒席,摆了20多桌,培培爸爸表演的孙悟空让寿星老奶奶眉开眼笑,之后培培和爸爸还表演了他们的拿手节目《力量》。本来表演的节目只有半个小时,但老奶奶不肯“放”他们走,说表演太精彩了,起码再演半小时。遇上这样的情况,只要观众提出要求,培培她们都会尽量去满足。
一有休息的时间,培培全家会去逛逛街,在街上总会遇到认识他们的人群。“瞧,这对父女我俚认识,他们表演的节目很精彩。”听了这话,培培心里感到很自豪。 蔡樱子
3 把快乐带给别人,我也快乐!
刘慧萍 (22岁,山东菏泽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6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正东花坊,刘慧萍正站在一团鲜花中间练习唱歌,如银铃般悦耳的声音在整个花坊里回荡。刘慧萍告诉记者,她最喜欢唱韩红的歌,最喜欢的歌是韩红的《天路》。
今年22岁的刘慧萍来自山东菏泽,别看她年纪小,在启东正东花坊里当歌手已经5年了。刘慧萍从小有着动人的嗓音,她喜欢唱歌,不管什么歌,听上几遍就会唱了。初中毕业后,她考上山东菏泽艺术学校学习声乐。在学校的时候,她经常在外面跑场子赚点钱补贴家用。而她,也正是在跑场时遇上了她的指导老师,并从此和启东结缘。
刘慧萍的指导老师姓陈,是山东菏泽某艺术学校的民乐老师,他发现刘慧萍的声线非常好,从此开始关注这个小女孩。每次看完她的演出,陈老师总会给刘慧萍提出一些建议并教授给她一些技巧,很快,刘慧萍唱歌的水准突飞猛进。2006年,17岁的刘慧萍从艺术学校毕业,是继续唱歌还是打工,正当她不知道何去何从时,陈老师通过自己的学生,介绍她来到启东,从此成了正东花坊的一名歌手。
刘慧萍在启东的第一场演出是在乡下,为乡下一个老寿星庆祝生日。一曲《好运来》震惊四座。临走时,女主人硬是塞给她100元小费,说是小小年纪,唱得这么好,要鼓励一下。这让刘慧萍着实感动了一把。“那100块钱我很久都没舍得用,经常拿出来看看,这是客人对我的肯定。”
过年的时候那是花坊最忙的时候,在启东5年,刘慧萍从没回家过过一次年。繁忙甚至让她顾不上想家,最忙的时候,她一个晚上要跑七八场,唱得嗓子都哑了。每次在别人的婚礼、生日等宴会上演出,赢得客人的掌声和喝彩,刘慧萍总是很高兴。“唱歌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也很快乐。”
2009年,刘慧萍还在花坊里邂逅了她美丽的爱情。那年春天,花坊里来了一个会吹萨克斯的男孩,男孩叫刘瑞,河北人,却在山东菏泽上的艺术学校,两人闲聊时发现竟是半个“老乡”,越聊越投机,半年后,他们自然而然的成了一对恋人。
“今年年底,我们打算订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后,我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唱歌,一直唱到我唱不动为止。”年轻的刘慧萍笑着对记者说道。 包铃铃
图为 左邓玉兰表演口吞钢珠。 右刘慧萍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