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行里的快乐“使者”
时间:2011-06-09 A+   A- 举报

一手敲击着钢琴键盘,一手持着调音扳手,时而皱起眉头,时而露出满意的笑容,悦耳的琴声在琴行里不断地回响……6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区长江路的百乐琴行,见到了正在给钢琴调律的陈磊。“钢琴就是靠带羊毛的木榔头打击钢丝发出声音的,时间一长钢丝松了,音就变了。”他一边调着音一边向记者解释道。他就是这家琴行的主人陈磊。

受父影响,他开办了琴行

陈磊的父亲是个南通知青,平时爱好吹拉弹唱。1999年开始在原市供销商厦乐器柜当柜长,这是当时启东唯一一个经营乐器的柜台,父亲也由此结识了启东一大批音乐爱好者。受父亲的影响,陈磊从小对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

2002年,25岁的陈磊从部队退役,回到启东创业。当时,他思考了很多项目,但都被一一否决了。恰逢供销商厦改制,父亲不得不离开他钟爱的乐器柜台,陈磊最终决定继承父业,开一家私人琴行。那时候,小城的音乐氛围并不浓厚,“在小城开一家琴行会有知音吗?”很多人对陈磊的举动产生疑问。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毅然在市区花园路租下一块店面,开了一家小小的乐器店。“反正我还年轻,也不怕失败。”

乐器店刚刚开业时,生意并不好。“那时候,花上上万元钱置办一架钢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很多人想买却都不愿意在一家小乐器店购买钢琴。”为了更好地经营乐器店,陈磊专门前往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了钢琴调律,并拿到全国统一的钢琴调律师证。陈磊十分注重乐器的售后服务,只要有客户请他调音,他一定随叫随到,即便是钢琴出了一些小问题,他也会及时上门处理。时间一长,陈磊的耳朵对钢琴的声音也越来越敏感,只要随意按下钢琴上的一个键,他就能说出这架钢琴的牌子。他的专业和优质服务渐渐赢得了市场,琴行也逐步上了轨道。

琴行“升级”,他延伸出培训

2003年,陈磊专门到上海一些较大规模的琴行参观学习,这些琴行注重培训的做法让陈磊豁然开朗。回到启东后,陈磊将乐器店迁移到长江路,租下两层店面,扩大经营规模,并且打算借鉴上海琴行的经验开办培训班。“虽然各种乐器我都略知一二,但离亲自教学还差远了。”陈磊在琴行开设了小提琴、爵士鼓、钢琴、吉他、长笛等乐器培训班,并从各地聘请了10个专业音乐教师。他聘请的吉他教师徐东是中国北京吉他学会A级会员,小提琴教师周祥是上海多灵轻音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为了吸收学员,他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跑,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也因此成了陈磊的朋友。

在陈磊的努力下,培训班的学员从一开始三四十人逐年增加,如今每年大约有400多人在这里学习乐器。在百乐琴行二楼的教室里,记者看到一个动人的场景,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练习古筝。“我们这里的学员,最小的只有四五岁,年长的有六七十岁。大家都是因为喜欢音乐而聚到一起来了。”陈磊告诉记者。

陈磊是一个惜才的人。几年前,市区一所小学举办文艺活动时从百乐琴行请了一位打击乐教师进行节目指导。这位教师发现,在众多孩子中,有一位小女孩对音乐的节奏特别敏感,架子鼓敲得有板有眼,于是产生了让小女孩跟自己学打架子鼓的想法。经了解,这个小女孩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根本无力支付报名费。回去后,这位教师将此事告诉了陈磊,陈磊当即表示,让孩子来琴行免费学打架子鼓。小女孩在百乐琴行免费学习了四五年,后在全国大赛中获得金奖。“每个人在音乐的世界里有足够的好奇心与灵性,学习乐器可以让他们找到最真实的快乐。这同样也是我快乐的来源。”陈磊说道。

热心公益,他传播着音乐

很多年前,启东学习乐器的孩子参加音乐考级都得到南通等地。随着这个小城学习乐器的人越来越多,2005年,百乐琴行的经营模式受到众多艺术学院的重视,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启东考级点分考场、江苏音乐家协会考级指定报名点。从此,每年的8月,全市700多个音乐爱好者都会聚在这里参加乐器考级,场面异常火爆,音乐的氛围在这个小城逐渐蔓延……

5月29日晚上,人民公园广场凉风习习,鼓乐声声。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在陈磊的策划下,一台别具一格的庆“六一”师生专场文艺汇演吸引了众多市民。100多名学员和教师先后演奏了古筝、柳琴、萨克斯、钢琴、电子琴等,精彩的乐器演奏让观众们一饱耳福。“我们经常组织这样的公益演出,一方面可以让学员们增加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采访过程中,陈磊时不时会接到一些电话。“都是社区居委会或单位打来的,他们要举办活动,希望我们琴行能够提供节目。”陈磊不厌其烦一一记录并答应下来。

“我喜欢音乐,因此我会将音乐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陈磊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个小城的音乐氛围越来越浓厚。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