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残疾人老板陈时新
时隔8年,昔日那位身高不足0.9米的“超人”是否成功实现了他当年的梦想?当记者再次来到位于聚阳集镇的那家时新超人超市时,眼前宽大鲜亮的招牌、小有规模的店面和源源不绝的客流昭示了一切。
采访当日阴雨,街面比较冷清,但超人超市里却颇有人气。清秀的妻子招呼着生意,陈时新正认真地指点一名残疾人填写摩托车下乡补贴的申请表。“他们不太清楚的就来问我,我帮着咨询后就指导他们。人就应该相互帮助。”陈时新一脸灿烂的笑容,42个年轮并未在他脸上碾过太多沧桑的印痕。
打出生就腿短指少的陈时新,在父母支撑的一爿天空下长大。为维持生计,成年后他在自家东屋开了个小杂百店,平日里自己乘车到汇龙镇进货,那个背着同自己个头等高的大麻袋,在太阳下吃力地行走街头的背影总是令人感叹。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辛,但有父母照顾着,陈时新并不觉得多苦,他期待着自己能挣足“老婆本”。父母的相继离开让陈时新生活的大梁倒塌,他为此大病了一场。过后,他暗自发誓: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凭着灵活的思维和过人的毅力,陈时新走上了他的“超人”之路。先是在聚阳镇开了一个五六十平米的超市,命名“超人超市”。开业后第一笔大生意就因对方称那几十瓶老白酒有点酸,陈时新二话没说全部换回,为此赔了钱。看着他颠着身子快速地跑进跑出帮着运白酒,那名顾客十分感动。镇上还有位八旬高龄的老太,行走不便,陈时新连一根缝衣针也给她送货上门。
阅读是陈时新空闲时的爱好,他一直订阅着《半月谈》和《环球时报》,以了解全球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为此,只有初中文化的陈时新在镇上可是个通晓时势颇有见识的人,小店经常成为谈论场所,大家喜欢听陈时新口中的那一套套理论。陈时新十分崇尚吴仁宝的“滚雪球”财富论。当超人超市的生意日渐红火,掘得“第一桶金”的陈时新立即开始了“扩张”,将原来的超市扩大至150平米。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陈时新也收获了爱情。那位清秀勤劳、有着腿疾的小姑娘在进货相遇时撞入陈时新的心间,陈时新以他的自信、坚韧、诚恳和勤奋,最终打动了姑娘及其家人。妻子的相携让陈时新创业劲头更足,“家中有了女人真是好,能帮你管账帮你持家。”超市的经营越来越好。婚后一年,健全可爱的女儿出世,给一家人带来极大的欢乐,也给陈时新的创业带来更大动力。
2006年,陈时新在近海镇公益村开出了第一家连锁店。不小的规模和良好的信誉使“超人超市”在这一带声名鹊起,“超人”已替代了他的真名。“超人”是名符其实的,陈时新还有着超乎常人的眼光和胆量。去年,他又贷款在市区购置下两套门面房。因为当年,他就谋划要将“超人超市”开到市区。
不断地创业,努力地坚持使陈时新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感恩当年岳父母和小姨子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他花费数十万元为老两口建起了三楼三底的小洋楼,并进行精装修。他向老人许诺,等到了退休年龄,他会给老两口发放“退休金”,在家颐养天年。今年,他还打算帮小姨子在久隆集镇开办一家超市。
在自己的经营模式获得成功后,陈时新非常乐意帮助残疾人,并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只要自己愿意坚持奋斗,生活一定会好起来。去年3月,东元集镇一位双腿残疾的中年人向他请教超市经营问题,陈时新热情地传授和帮忙,从广告牌的设计到货架的购置、进货的渠道、商品的摆放、管理的方式等等,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小超市很快步入良好经营的轨道。“看到和我一样的残疾人能自立生活,我就特别高兴。”陈时新说,只要是无智障的残疾人,自愿从事经营的,他都会全力相帮。希望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报记者 陆玲琳 通讯员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