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只是一种本能”
时间:2011-02-16 A+   A- 举报

——寅阳镇东清河村村民陈云飞见义勇为事迹小记

直到年前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上门慰问时,寅阳镇东清河村村民才知道,村里的陈云飞又救了个人。听说被救的是个年过七旬的算命瞎子,而陈云飞那时自己正犯着高血压,便有人提醒他是否过于冒险,陈云飞听了嗔怪道:“哪有见死不救的?还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

对于生命价值的感悟缘自于陈云飞从事的职业。陈云飞出生于东清河村一个贫穷农家,秉承了父辈的吃苦耐劳和机智勇敢,他在多年艰苦的轮船运输工作中从未叫过一声苦,也没遇上克服不了的困难。河道不畅时,他驾驶着一条120吨重的机动船进出三和港,就跳入齐腰高的淤泥中起锚,受命前往如皋,工作是艰辛、寂寞而清苦的。这些都不算什么。在陈云飞1973年返回航运公司当安全员后,面对事故中一条条熟悉的生命从鲜活转瞬陨灭,一个个死者家属悲痛欲绝的悲恸哭嚎,这个坚强的汉子却感受到了内心的不堪承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又如此的沉重,一种对生命从未有过的敬畏感在他震颤的心头油然而生。这应该就是对他在工作之余三次不假思索伸手救人义举的生动诠释。

去年11月15日中午,独自在家的陈云飞感觉自己有些头晕,根据经验是老毛病高血压犯了。不巧家中没药,他赶紧骑着电瓶车到新造镇买药。回途中,刚上六效河桥,就见对岸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拼命地在挥手喊叫:“快点快点!救人哪!”陈云飞立即下桥停车,一看,一个老人正在桥下的河中央扑腾。二话没说,陈云飞脱下棉衣和棉鞋,冲向河岸。中年妇女急忙叮嘱:“有瓦片和玻璃,当心!”说话间,陈云飞已攀上了桥柱。不料,这桥柱间距离很大,陈云飞过不去,用妇女递来的竹竿又够不着落水的老人。怎么办?眼瞅着老人就要淹入水中,陈云飞不及多想,举着竹竿扑下河,冰冷的河水竟然没到了身高1米85的陈云飞的胸口,刺骨的寒意没能阻止他的行动,他很快跨上中间的立柱。这时,河面上只浮现老人的后背,陈云飞急忙伸出竹竿,挑到老人背上的挎包带,用力划到岸边。近旁赶来的村民把老人拉上了岸。

那天很阴冷,寒风嗖嗖。重新趟过河水上岸的陈云飞被冻得全身发抖,同时感到自己右腿肌肉因大幅度跨步而拉伤。他未顾及这些,先去看老人。见老人吐出几口河水后缓过了神,被村民用棉毯裹着安顿到无风处,才湿淋淋地回了家。冲过热水澡,在开着电热毯的被窝里裹了足足一个下午,陈云飞才感觉身上有了暖意。

事后,陈云飞知道,被救的老人是家住东海的算命瞎子,过桥时不慎跌落河中。消息传开后,村民们便回忆起陈云飞曾经两回救人的经历。

一回是在1978年7月间的一天,休假在家的陈云飞正在宅前出玉米籽,突然听到西边传来急切的呼救声。职业习惯使他快速奔跑至出事的西邻姜美如家,见屋前的那口井里浮着姜美如家4岁男孩的背。井口小,容不下陈云飞的宽大身子,他一把扯下屋檐下的一根竹竿斜置井内,急切地唤来一位瘦小的邻居,让他下井用绳套住孩子身子拉出。经抢救,孩子苏醒了过来。从田地匆匆赶回的姜美如夫妇不知如何表达他们的感激,陈云飞却只是笑着摆摆手。

还一回在1986年3月,陈云飞在家忙农活,眼前不见经常在周边玩耍的东邻家3岁女孩碧波,便询问东邻,都说肯定是到哪里玩去了。陈云飞不放心,转到宅后的水塘边寻找,就看到碧波先前推着玩的小车子倒在水塘边。他赶紧观看水面,发现有气泡。不容多想,陈云飞趴在塘边伸展手臂在水里捞,竟然就把小碧波捞了上来。等孩子缓过气,陈云飞不听任何感谢,只是沉着脸较真地说:“当心好孩子,生命不可轻视……”

对于年轻时的善举,陈云飞觉得很平常,但没想到自己65岁的年龄还能救出一条命,他还是挺高兴的,“危急时刻,救人只是一种本能。救人一命,你的生命也就变厚重了……”                 本报记者  陆玲琳   通讯员  黄春华  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