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摇晃创业稳当
时间:2011-02-01 A+   A- 举报

——记“泳平”泥螺专卖店老板黄泳平

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大丰镇菜场上那个简陋的小饭店前,慕名前来购买醉泥螺的人还真不少,其中不乏外地慕名而来的。看那个衣着普通、脚穿布暖鞋的中年男人来回地转身,一瘸一拐地取货递货。这就是走路不踏实但做事特别踏实的平民老板黄泳平。

黄泳平原先在大丰镇菜场上开了个小饭店。1995年的一个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碾断了他的右脚胫骨。失去了大梁支撑的饭店不得不歇业,这让黄泳平心急如焚。

几个月后,有不知情的客人上门用餐,他便用拐杖支撑着走上灶台,坐在特制的高凳上为来客炒菜。似乎是为弥补自己行动不便的缺憾,只要一看桌上的菜少了,黄泳平便默默地又去炒上一盘让妻子端去,但菜金分文不加。那时,饭店里的那道醉泥螺已赢得了好口碑。黄泳平又精益求精,潜心研究,根据顾客口味不断改进醉料,使这道菜成为饭店众口交赞的招牌菜。

一年多后,黄泳平终于能行走了,只是右腿短了两公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从此有了“黄瘸子”的雅号。治腿伤耗尽了家中这些年所有的积蓄,领着市残联颁发的三级肢残证,听着有关残疾人享受的种种优抚政策,黄泳平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自己又不缺胳膊断腿的,为什么要做一个受照顾的人,给社会增加负担?一瘸一拐的黄泳平依然跟以前一样,采购、掌勺、端菜,更为勤劳地打理着自己的小饭店。同时,腾出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开始生产经营醉泥螺。每天上午,黄泳平亲自到滩涂去收购质量上乘的泥螺,跑沙、配料,然后装罐出售。

黄泳平的销售方式很实在,不靠介绍不打广告,逢客上门,端上一盘醉泥螺:“尝尝,好吃的来买。”独特的脆香鲜美自然勾住了顾客,还一传十、十传百的,大丰菜场“黄瘸子”醉泥螺声名鹊起,小小的工场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于是,黄泳平买下菜场近旁的技校,工场增加到了100多平方米。这规模大了,他便请了几个工人,但收购、配料等重要环节,黄泳平还是亲力亲为。跑沙过程中,他一遍遍地叮嘱工人,一定要把空壳的、碎壳的挑掉,确保装罐的泥螺个个完整。

2007年,在多方鼓励引导下,黄泳平感觉“火候”已到,于是注册了“泳平”商标,办起了食品厂,产品也呈多样化,并通过了QS认证。后来,为支持菜场扩建,黄泳平让出了原来的工场,重新又在菜场买下200多平方米的工场。2009年,他在汇龙镇邮电巷开出了自己第一家专卖店。2010年,他包下原大丰乡政府4亩地,增加了生产车间和冷库,还把原来的宿舍区改为养老院,自己种蔬菜,养鸡、羊、鱼,丰富老人的菜肴,引来远乡的老人都前来入住。

然而,对于自己这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发展起来的产业,黄泳平并未显现他的自豪和优越。他依旧是那个小饭店的厨师,依旧是生产车间的那个“顾问”。这些年,他没有拿出过那张残疾证,而是实实在在地上缴着自己的税收,“我踏踏实实做生意,踏踏实实交税费,这日子也就过得踏踏实实了。”       本报记者  陆玲琳   通讯员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