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公安局水警大队大队长马永兵
10月1日清晨,江风给静寂的红阳港送上阵阵凉意。45岁的市公安局水警大队大队长马永兵又站在了码头,制服上的警徽在路灯下泛着光,映照着他冷峻的脸庞。这天,进入世博二级安保,作为启东通往上海江哨的负责人,马永兵不敢稍有懈怠。
这样的紧张已经持续了约半年。从受命参与世博安保的那一天起,马永兵心头的那根弦就从未有过松弛,小港每天的平安就是他的那只“高枕”。不留下一点缺失,不放过一个嫌疑,就是马永兵日复一日的工作使命。从4月15日“护城河工程”启动以来,红阳港码头从未出现过一条“漏网之鱼”,安保工作受到上级高度评价,马永兵因此获得了“江哨铁将军”的美誉。
铁将军的“铁丝网”
长江天堑,成就了启东通往崇明的红阳港渡口。当崇明长江隧桥开通后,红阳港又成了启东直通上海的唯一水上要塞,于是毫无疑问成为我市重兵把守的上海世博安保关卡。
虽然有着20多年丰富的水陆治安管理经验,但在接受高标准的世博安保任务时,马永兵感受到肩头从未有过的沉重。没有现成的硬件样板和管理模式,一切需在摸索中前行,而这个准备期却很短。
市局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给予马永兵充足的信心。渡口是私人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在常理之中,但渡口必须实现安保硬件标准化,马永兵就盯上了业主,讲大道理算小账目,说服业主全力配合渡口的设施改造。
按照世博安保的统一要求,原先设施简陋的红阳港渡口需要周密安装监控探头、增设车辆进出通道、人员安检通道和大厅以及设置值守民警的工作生活场所。从设备进场安装、道路改造到宿舍安置等,马永兵简直就成了现场项目经理兼监理。在他心中,有一张安排得十分紧凑的进度表,一刻不容松懈,他必须时刻恪守这个进度。临近3月底时,安检大棚安装进度因意外而滞后,马永兵站到了现场,连加两天夜班,终于在既定的4月1日前,完成了硬件改造任务。
在安保试运行时,马永兵发现按规定安装的车架和二代证识别系统只能查验车辆相关信息和证件真伪,却不能迅速提供人员具体信息。他提出了这个疑问,建议与市局内网相联,创建了手持式身份识别系统,过往乘客一经比对就能显示其相关信息。5月中旬,海复镇一外出打工人员经过红阳港安检,信息显示其是曾闹过事受过处理的武疯子。果然,此人被拦截询问时立即出现神志焦虑行为失控的症状。自5月1日以来,红阳港构建的这道密实“铁丝网”已拦截各类重点管控人员380多名。
铁将军的“铁信念”
渡口安检工作是枯燥而紧张的,检查站车检一组组长尹京军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安保工作,但只在短短几天内便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世博安保员,并经受了较长时间艰苦工作的考验。他深知,是马队长那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严格规定磨砺了他和战友们的坚强意志,坚定了他们的必胜信念。
渡口检查站配备的人员来自交警、治安、网监、边防、派出所、长航等多个部门多个警种,作为检查站负责人的马永兵进行了细致的协调统筹,在较短时间内打造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红阳港渡口离市区较远,在运输高峰期,安检工作须在清晨4点半就启动。按照正常的人员排班,当班者得在清晨3点多就要起床。马永兵推翻了这套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排定三班四运转,将交接班从清晨移至中午,保证了检查人员的休息时间,并减少了他们的交通时间。而马永兵则成了那个休息时间最少交通路程最长的人。他往往会在清晨来到渡口检查督促,严格要求检查人员准时到位按章安检。
安保试运行是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正是春寒料峭,又逢运输高峰,安检人员往往要在寒冷的5点前到位。那时人们的世博安检意识还不强,往往忘带身份证,而车辆很少办理入沪通行证,安检手续较为繁琐。高强度的工作让安检人员感到紧张和压抑,有个别体能较差的发出了不堪重负的抱怨。马永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方面,他积极取得市局支持,尽可能地改善值守民警的住宿条件;另一方面,他以召集开会或随意谈话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做好民警的思想工作。7月1日,检查站党员进行了一次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浓烈的氛围悄然坚固起党员们的奉献意识。到目前,检查站49名工作人员除一人因工作需要调动外无一人退缩。
关心民警也关爱群众,马永兵要求安检工作高效快捷,并提高服务意识。8月16日傍晚时分,当班民警报告在港口外长江中有1个人。马永兵立即借了一艘小木筏和民警一同摇摇晃晃地划入江中,将那名自寻短见的青年成功营救。此事在当地引起良好反响,过往群众对渡口安检工作十分配合,也增强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护城河工程”启动以来,检查站共检查过江人员107186人次、车辆56256车次,收缴管制刀具20余把,查处交通违章100余起,劝回危险物品运输车8辆。
铁将军的“铁心肠”
马永兵是检查站唯一不需排班的工作人员,但也成了工作生活最没规律的那个。哪个值班民警临时有什么事,代班的就是他;安检检查、车辆协调、保障供水等等,事无巨细,都由他过问。很多经常过往渡口的驾驶员都特别熟悉他的那张脸,却不知道他还是检查站的一个官。
马永兵整天忙忙碌碌的,像个停不下的陀螺,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熟识他的人都知道老马患有严重的胆结石,疼痛发作时会在床上打滚,但奇怪的是,接受世博安保任务后,他从不“犯病”。其实,马永兵就是担心着自己的病,他比往常更注重服药,即便病痛也强忍着,他知道他不能下“火线”。4月下旬的一天,马永兵急着为宿舍供水的事协调,在下坡走动时不慎扭伤,脚踝高肿,痛得不能触碰。他硬是一瘸一拐地把事情安顿好,然后再去医院。医生吩咐他卧床休息。那时,他正与海事等部门一同着手船舶安检工作,马永兵没有顾及自己的伤痛,远程打出租,短途自己单腿跳着行走。本来几天就能恢复的脚伤却延长了半个月。
马永兵平时在家是个软心肠的人,对老人特别尊重,但在世博安保期间,他却当了两回“不孝之子”。5月初,马永兵90岁的老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20多天。正值世博安保的关键时期,分身无术的他只能请哥哥、姐姐代为照顾,自己没能前往探望一次,唯有在工作的间歇打电话问候。7月底,他80岁的岳母又因脑梗塞昏迷被急送医院重症病房,他又未能尽全女婿的职责,只在匆匆安排后又投入紧张的安保工作中。妻子也忙工作,照顾病人只能请保姆。亲人理解马永兵,都请他安心工作,但这份愧疚却埋藏在马永兵的心中。他的心愿有两个:一是圆满完成安保任务;二是安保结束后,好好慰问两位老人,弥补他未尽的孝心。 本报记者 陆玲琳 通讯员 黄向东 向小虎
图为 马永兵笑对忙碌。 摄影 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