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罪犯插翅难逃!
时间:2010-09-25 A+   A- 举报

众所周知,刑事警察(简称刑警)是与犯罪嫌疑人直面交锋的主力军,但其中一些“幕后”英雄则鲜为人知。他们不持枪握铐,作用却丝毫不亚于冲锋陷阵的一线侦查员。他们的专业称谓叫做刑侦技术人员。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英雄们,为破案缉凶、打击犯罪提供了一个个强有力的证据。

他们,让罪犯插翅难逃!

施元平  痕迹技术员  54岁

绝不放过一点点蛛丝马迹!

1980年,施元平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市公安局刑侦股工作,当了4年的刑事侦查员。1984年12月,由于表现出众,他被选派到扬州接受了3个月的痕迹勘查培训,回来后开始正式从事痕迹工作。

在施元平的眼里,痕迹勘查是个既平凡而又充满挑战的岗位,因为工作需要,他每年至少要勘查200宗以上案件现场。面对艰苦的刑侦工作和繁重的破案任务,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参与勘查现场、调查取证。特别是对一些案情复杂的疑难案件,他总是能通过细致的现场勘查和细微的痕迹检验,用事实和证据拨开案件的层层迷雾,使侦查工作峰回路转,也最终使凶犯原形毕露。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我市一家鱼塘遭偷窃,盗贼用铁棍将鱼塘主打伤后逃逸。接警后,施元平仔细勘查案发现场,现场除了有搏斗的痕迹外,提取不到有价值的生物检材。被打伤的鱼塘主陷入昏迷状态,最后抢救无效死亡。因无法还原案情的经过和描述出凶手的具体情况,案子一下子陷入了僵局。为确定侦查方向,施元平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鱼塘边连续工作了4个小时,终于在离鱼塘几十米远的地方提取到了一枚残缺的鞋印。就是根据这枚珍贵的鞋印,公安机关经过多方排查,终于找到一枚相似的鞋印。最终,凶手被成功抓获。

一起零口供的案子,却凭着案发现场不起眼的两枚指纹,最终破获了案件,使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002年,我市一名高中女生在家中做作业时,遭遇入室抢劫,被抢走现金3万元。在现场勘查和走访中,施元平发现受害者家属还有隐情,经过再三询问,才得知女孩被作案男子强暴。歹徒如此恶行,让在场的民警个个义愤填膺。施元平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歹徒抓获,还孩子一个公道。面对着已经遭到破坏的案发现场, 施元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仔细勘查案发现场的每个角落。终于,施元平在受害者家中的窗户上提取到一枚残缺的指纹,又在防盗门上提取到一枚指纹。

通过技术比对,两枚指纹属于同一人。据此,可以确定指纹为犯罪嫌疑人所留。市公安局立即将该指纹印发了3000份,寄往全国各县市公安机关。不久,从山东枣庄市公安局传来好消息,他们调取了一枚与犯罪嫌疑人相同的指纹。在枣庄市公安局的配合下,我市公安机关很快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多年的办案经历,让施元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日常工作中,面对业务还不够熟练的年轻民警,他总是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操作,毫无保留地将自己长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因此,他被大家誉为刑侦技术工作的“老黄牛”。“我热爱这项工作,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我一天工作着,我就要和罪犯斗争到底。” 说话时,老施的倔劲又上来了。

李美蓉  单指纹管理员  27岁

有我们在,罪犯还往哪逃?

从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毕业后,李美蓉被安排在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汇龙中队当内勤。2007年5月,李美蓉被调到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当了一名单指纹管理员。每天,她都对现场提取到的指纹在电脑上进行编辑,标明几十个点,再把指纹信息输入到系统内进行自动提取、筛选和匹配比对,进而获取相关信息。“这项工作挺枯燥的,虽然不会与案件、犯罪嫌疑人有正面接触,但每天眼睛要不停的盯着电脑,寻找相似指纹,再进行多次比对,并要在第一时间将比对结果反馈给办案人员。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些不习惯,现在我却爱上了这份工作。”李美蓉笑着说。

单指纹管理员除白天正常工作外,晚上时常要加班至深夜。为了抢时间、多破案,李美蓉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接到下面中队的电话,就算是凌晨一二点,她都会第一时间去办公室。今年7月28日,我市连续发生3起飞车抢夺案。29日,办案人员从犯罪嫌疑人遗弃在现场的车辆上成功提取到指纹和生物检材。“接到队长电话是晚上9点多,我马上赶了过去。”李美蓉告诉记者,当时第一次提取过来的指纹不清晰,经过多次比对也没有结果。队里的现场勘查民警又去案发现场,在摩托车反光镜上提取了一枚指纹。“就这样,经过4天多的紧张比对,直到 8月3日,我们终于取得了成功,比对结果一出来,犯罪嫌疑人就被我们锁定。你说,有我们在,犯罪嫌疑人还往哪逃?”李美蓉兴奋地说。

说起这个案子的时候,队长周卫忠不无愧疚地坦承,就在29日晚上,李美蓉和老公整理好新房子后,本来是要一起走的,但接到电话,李美蓉就急着要先走,将刚整理好的首饰盒随手一放便直奔办公室。谁知,老公在锁门的时候,将她放在楼梯口扶手上的首饰盒忘得一干二净,等想起的时候,早已不见了踪影。

今年上半年,吕四发生了一串蹊跷的盗窃案件,一名蟊贼专窃供桌上的铜烛台。接到报案后,民警经过连续3个小时的搜索、勘查,终于在某被盗住户的供桌上提取到一枚可疑指纹。李美蓉夜以继日工作,对该指纹进行比对,却出现了几百条类似的数据。为了能尽快破案,她吃喝都在办公室,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会盹。功夫不负苦心人,数据库中有一枚指纹和案发现场留下的指纹十分类似。经过仔细比对,终于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在铁的证据面前,自以为作案手段高明的蟊贼败下阵来,老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黄凯  法医  28岁

我是法医,我很自豪!

黄凯上高中的时候,香港电视连续剧《鉴证实录》正在热播,剧中的那名女法医,在他的心中成为了正义的化身。高考填志愿时,他填报了河南科技大学法医专业。如今,他已有了7年工作经历,对法医这个特殊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法医没有警匪片里那么风光,但比起其他工作,不仅要有极致的耐心,更需要高度的责任感。”

说实话,法医工作以脏、苦、累、臭俱全而令人生畏。 一进解剖室,黄凯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则八九个小时,不放过任何细节,宁可多花一个小时也要做到全面的解剖,得出最正确的结论。法医的工作比较繁杂,活体鉴定、现场勘查、尸体解剖、污染尸体处理、凶杀案推断……“尸检是法医最主要的工作,我们在对尸体进行初步检验时,就要对死者的年龄、性别、个人特征、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判断。我们从事的是令常人看来‘恶心’的工作,但正是由于我们的工作,才使得原本看似无从下手的疑案被准确侦破。所以,我一直以自己是法医而自豪!”

2008年夏天,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电话称,海防公路下面草丛内出现一具无名尸体。黄凯与同事一起来到案发现场,围观的群众很多,还没靠近案发点就能闻到一股恶臭。在现场检验时,腐败的尸水不时溅到黄凯的身体上,整个恶臭弥漫在空气中。初步检验完时,他身上的衣服已完全被汗水浸透。因为案情不明确,黄凯连夜对尸体进行了解剖。经过4个多小时的检验,排除了他杀,确定是单方交通事故。今年 9月,近海镇一名五保户老人死在安息堂附近,黄凯到现场后发现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在解剖间,黄凯穿了不透风的防辐射工作服,忍受令人窒息刺鼻的腐臭,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真正的死因,确定案件性质。最终,排除了他杀的可能。

法医不光是检验尸体,还要对伤者进行验伤。今年5月份,黄凯接到一个案子,两名男子发生争吵后,一名男子用刀将受害人的屁股刺伤。本以为是简单的小伤口,受害人去医院做了简单的外表缝合,孰知那一刀刺伤了血管。过了一个月以后,受害人已经无法坐立。经检查,血管边上已出现了血管瘤,需要进行手术。然而,按照验伤标准,就依据伤口来定,损伤程度较低,无法对行凶者进行制裁。受害家属获知这个情况后,十分不解,态度也很恶劣。“我在进行验伤的时候,详细比对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轻微伤害属于治安案件,不归属于刑事案件,就无法对行凶者进行法律制裁。但这个案情比较特殊,我查阅了大量的文件,并咨询了不少兄弟技术部门,最后作出了评定,为受害人争得了权益。”黄凯回忆说。

黄凯告诉记者,由于法医的工作性质特殊,只要电话铃声一响,就必须奔赴现场。因为工作的不确定性,加班加点比较多,平时根本无暇照顾家庭。提起这些,黄凯对家人充满了歉疚,他说,一直以来很感谢妻子,她在背后总是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        本报记者  蔡樱子   通讯员  孙鼎

图为 施元平(右)经常奔波于侦查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