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母亲!
时间:2010-03-30 A+   A- 举报

包宏威,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为挽救身患白血病的母亲,包宏威放下工作,独自一人带着母亲求医问药。同时,她变卖了自己的房产,举债20多万元,支撑着巨额医疗支出。虽然治愈母亲仍有20多万元医疗费的缺口,但她从未放弃,甚至愿意卖器官救母……

图为 想起母亲的病情,不禁掩面而泣。 

图为 悉心照顾母亲。 

母亲莫名骨折,确诊为白血病  包宏威几近崩溃

2009年12月29日,家住吕四港镇二补村的黄桂萍如往常一样收拾家务,照顾家人,突然感到右肩一阵剧痛,送往医院检查为锁骨骨折。“没有受伤咋会无骨折呢?”女儿包宏威决定带母亲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可检查结果却让一家人惊呆了。莫名骨折竟是由多发性骨髓瘤所致,而这种病就是让人闻之色变的白血病。

黄桂萍曾先后担任小学、初中、高中教师,7年前从教育工作岗位上退休。虽然有一份较丰厚的退休工资,但黄桂萍的家境却很一般。丈夫是三级肢残,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等疾病,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儿子是二级精神残疾,无生活自理能力,一直需要人看护;家中还有一个94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为了贴补家用,黄桂萍退休后还一直帮着别人种了三四亩地。

一场白血病让一个原本就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包宏威告诉她得的是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需要住院治疗。然而想到残疾的父亲、需要人照顾的弟弟和奶奶,她感到这个家摇摇欲坠,心里痛如刀绞,不禁痛哭一场。她不想失去母亲,可“白血病”、“血癌”这让人望而生畏的字眼时刻萦绕在她的脑海,几乎让她崩溃。

变卖房子,四处借钱  只要能救母亲做什么都可以

包宏威怀着忐忑的心情询问医生救治方案,医生建议她带母亲去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那里的血液科技术精湛,有可能会治愈。

在苏州,医生诊断黄桂萍患的是早期多发性骨髓瘤,用一种进口药治疗,治愈率可达到80%。但是要治愈,医药费高达50多万元。50多万,对于一个普通的退休教师和一名小学教师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善良而又坚毅的包宏威并没有却步,那是在挽救母亲的命,挽救自己的家庭幸福哪!

包宏威翻出了通讯录开始到处求救。第一期治疗需要13万,但是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也只凑了几万,还有很大一个缺口。想到自己年前在汇龙镇贷款买的房子,包宏威咬咬牙,毅然将刚买的新房转让。终于凑齐了第一个疗程的医疗费,母亲顺利地住进了苏州第一人民医院。

母亲住的是无陪病房,家属不能留在病房陪护。在住院前黄桂萍的锁骨骨折导致右手不能活动,入院后又发生了病理性骨折。虽说有护士在,可是把母亲一个人留在病房,包宏威实在放不下心。她苦苦哀求医生、护士,在主治大夫的办公室里,她跪在医生面前乞求。被她的孝心所感动,医生默许她能够留在病房陪护,但也只能是在晚上进出病房。由于肺部感染,母亲虚汗淋漓,她整夜守在母亲身边,一个晚上要换洗四、五次衣服。早上,为了赶在护士上班前离开病房,她只能浅寐一会儿起身离开。每天到了探病时间,她都是三步并作两步,冲进病房,看看母亲在她不在的那段时间有没有休息好,询问病情有何变化,短短一个月鞋子就跑坏了3双……

自己的坚持与辛劳,让母亲找到了生还的希望

第一期治疗花去了13万元,母亲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这让包宏威看到了希望。第二疗程治疗仍需要10多万的医疗费,可这时候包宏威身边的钱连半个疗程的费用都无法支付。

无奈之下,包宏威想到了母亲以前教过的学生。在学生们的东拼西凑下,包宏威勉强可以先将母亲送去医院了。然而母亲曾经的一位学生的一个电话,几乎要让她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几天前,包宏威曾咬着牙开口向对方借3万元救急,却遭到了拒绝。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对方竟然给母亲打去了电话,“苦口婆心”地劝说老师:“既然得的是白血病,那是绝症,就没必要再浪费钱去治疗了,在家好好休养就可以……”

“我得的是白血病,看不好的吧?就算能看好得要花不少钱,我不看了……”通过别人之口了解自己病情的黄桂萍,开始打退堂鼓。“妈,治好的确要花很多钱,但是我们已经治了一个疗程效果很好,再说第一个疗程已经花了不少钱,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家里奶奶、爸爸、弟弟都等着你病好了去照顾他们呢!我们再坚持两个疗程就好了,到时候我们家又能像以前那样……”在包宏威的连哄带劝下,母亲又在她的陪护下,在苏州接受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因为还差点钱,所以在苏州我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整天想着的除了妈妈的身体就是药费的着落。”包宏威向记者回忆道。住院期间药费最多的时候,每天要花掉7000元,这让包宏威不舍得花任何一分钱,每顿饭都是两个馒头,就着母亲吃下的剩菜。渐渐地,她发现母亲每天的剩菜越来越多,她担心母亲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吃不下,关切地询问,可是母亲却一言不发,只是抚摸着女儿的头发,默默流泪。包宏威明白了,这是母亲心疼女儿故意多留点菜给她吃呀。从此,包宏威再也没在病房吃过饭,总是看着母亲吃完,自己再到医院外面的小吃摊点买两个馒头啃啃了事。

第二个疗程的治疗效果相当明显, 母亲血液中浆细胞的占比已经从第一次入院时的29%降到了现在的1.5%,多发性骨髓瘤基本缓解。医生说,再经过一个疗程的化疗,患者就可以通过自体骨髓移植而康复。

面对巨额医疗费用缺口 愿卖器官救母

3月25日,母女俩再次启程接受第三个疗程的治疗。此刻包宏威的口袋里只有3万多元。为了给母亲看病,包宏威已向亲朋好友借了20多万了。她告诉记者,有的亲戚那边她都已经借过两次了,已经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对于母亲的病情,包宏威感到很乐观:“今天一大早,妈妈还独自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去镇上买菜呢!”可每每想到剩下的巨额医疗费,却又让她的心悬了起来。 “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就怕疗程进行到一半时因为钱没着落,而让治疗前功尽弃。骨髓移植还需要20多万元,实在没有办法凑足钱,可我就是不甘心半途而废啊!”包宏威悄悄告诉记者,实在没路可走了,哪怕去卖掉我身上的某个器官,只要能卖出去,只要能救回我娘,我肯定无怨无悔。

3月25日下午,母女俩再次踏上了去苏州求医的旅程。临行前,她一再对记者说,面对高昂的医疗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她已经尽了全力,可为了妈妈,她必须擦干眼泪不能绝望。她很渴望能得到更多的好心人的支持!

挽救母亲才能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抱着这个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女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没有放弃。衷心祝愿这对母女能渡过眼前的难关。我们也呼吁全社会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苦难的家庭,帮帮这位孝感天地的坚强女儿。              本报记者  王天威

·三言两语·

亏欠女儿太多……

宏威从小就是个乖女儿,特别懂事。家里一直很困难,没能让她过上优越的生活。我一直很内疚。在她妈妈上班的时候,她总是能担当起照顾我们的责任。我们家现在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作为嫁出去的女儿她仍然不离不弃,还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来给她妈妈治病,我们亏欠女儿的太多了……       包永兴 (包宏威父亲)

母亲是她从小的榜样

工作中,包宏威时常会说起自己的母亲。她母亲是位从教三十多年的退休教师。三十多年里,她母亲呕心沥血,爱岗敬业,爱生如子,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桃李满天下。她常常对同事们说,因为受母亲的影响,她也要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春节后刚一上班,包老师却来向我请假,我们才知道她母亲患病。过完春节应该高高兴兴地上班,可包老师却像变了个人似的,母亲病重,巨额的医疗费让她手足无措。虽然她没有开口提过借钱的事情,可我不能看着一位好同事这么伤心沮丧,几个平时要好的老师一起凑了一万多元借给了她,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希望能缓解她的压力,也祝福她的母亲早点康复,包老师也能早日回到三尺讲台。                         朱菊香  (原英邦小学校长)

她的举动很让我感动

包宏威是我10多年的同学,她为人真诚,待人热忱,每逢同学有什么困难,她总是会丢下一切事情伸出援手。

宏威母亲患了重病,她第一次问我借钱,我知道这是她万般无奈下才向我开口。作为好朋友我岂能有拒绝之理,而且她的所作所为也很让我感动。我知道她要带着母亲去做第三次治疗,还缺很大一笔医疗费。我已经通知其他同学,希望集众人之力帮她渡过难关。    高卫娟   (兴垦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