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我所能,让居民生活舒心”
时间:2009-12-10 A+   A- 举报

——记华联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勇

“把这个材料留在这里,我会尽快帮你把表格填好,上报给有关部门……”近日,当记者找到华联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勇时,他正在办公室接待小区居民施品芳。

说起黄勇,小区里的居民都会翘起大拇指。从2005年7月走上社区工作岗位以来,黄勇在华联社区已干了4年多。调解矛盾、卫生服务、治安维稳、劳动保障、计生服务……“做好这些工作是我的本职。”黄勇说。

施品芳告诉记者,她今年61岁,原是一家企业的合同工,解除合同后,一直靠打工生活。“如今年纪大了,一身病痛需要长期服药,但没有经济来源,而且没有住房,只能到处借宿。”说到伤心处,施品芳潸然泪下。根据施品芳的实际情况,黄勇建议她先办理低保,再办理廉租房申请手续。“黄主任想的真周到,这两个手续办了,我就有了生活的希望。”施品芳说。

“尽我所能,让居民的生活舒心一点。”黄勇说。对此,建都新村的陆建新感受最深。陆建新因两腿严重烧伤,无钱医治落下残疾,并失去了劳动能力。2008年9月,生活无着的陆建新找到了黄勇。黄勇当即与街道办、民政部门联系,决定对陆建新实施民政临时救助。经过黄勇的多方奔走,陆建新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还在短时间内拿到了低保。针对陆建新在启东无房居住,也没有亲人照顾生活的情况,黄勇又与汇龙中心敬老院协商,将他安置在敬老院。为了让陆建新在敬老院生活无虞,每个月黄勇都要带上药物、日常生活用品、生活费等前去看望,陪他聊天、谈心,开导他要鼓起勇气好好生活。如今,陆建新在汇龙中心敬老院里生活安逸,烧伤部位也逐渐好转。“黄主任是我的救命恩人,他的帮助让我有勇气面对我的后半生。”

华联社区内原有3家大型企业,企业改制后,大量人员下岗失业,生活困难。黄勇多方联系,帮助困难家庭办理低保,实现安居、就业。居民张琴离异后又失业,生活无着,居无定所。在黄勇的努力下,张琴领到了低保金,买到了一套39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还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纺工小区的黄振昌经黄勇推荐,成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员,如今他已是管理4个小区流动人口的负责人。

“能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再忙也是快乐的。”这些年,黄勇把维护好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区发展的根本。根据居民需求,动员各方力量,在社区先后建立了“爱心服务站”、“民政救助站”、“青少年校外辅导站”、“就业指导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使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社区初步建立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的社区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孙亚军

图为 昨天,黄勇(左)在帮助居民搬运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