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常人眼里,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想必都是些“婆婆妈妈”。然而,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居委会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已成为一种需要。这不,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开始走进社区,成为我市社区工作的新生力量。
■王丹旎,女,25岁
毕业于江南大学
12月4日,记者第一次去城河社区居委会时,王丹旎正对着电脑十指翻飞,她在做有关“创卫创模”信息的录入工作。“王丹旎来了后,可帮了我们大忙。小姑娘打字快,噼里啪啦的,我们要花半个小时写的文件,她花10分钟就打完了。”王丹旎的一位同事笑着对记者说。自去年担任城河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助理以来,王丹旎逐渐体会到了社区工作的繁杂。但就在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工作中,她让同事们感到不可或缺,一种被需要、被肯定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王丹旎毕业于艺术系,多才多艺,手风琴表演尤其出色。所以,日常工作以外,她还成了社区文娱活动的骨干。每有晚会,她都既当主持人,又表演节目。最近她还和其他社区的7位大学生村官一起排练了集体舞,准备在“大学生村官创业文化月”活动中露一手呢。
■凌诚,男,24岁
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
凌诚志愿到社区工作绝非一时心血来潮。2008年新闻学专业毕业的他,毅然放弃了南通市一家房地产杂志的记者职位,离开了生活24年的城市,一路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如愿担任了紫薇二村社区主任助理。
一开始,社区安排凌诚任信访调解员。可居民有事,找的还是社区一把手。也难怪,照常理,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娃娃,能断得了百姓家里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但一段时间后,居民们有事常会想到找凌诚,“大学生说话,有根有据,公平在理,我们心服口服。”一位社区居民说道。
凌诚身上还有股“钻”劲。今年年初,凌诚接到了北城区街道办事处36项行政权力的清理工作。对法律知识少有涉足的他,愣是前前后后查阅了32部法律法规,最终独立完成了任务。在工作之余,他还利用专业所长,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和各项竞赛活动。目前,已在《今日启东》发表各类文章6篇,在《启东通讯》发表工作研讨文章2篇,并且获得全市“感受小康“杯征文比赛三等奖、全市民防知识竞赛三等奖等。
■倪箫,男,23岁
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8年10月,倪箫来到建都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担任主任助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本来有着其他宽广的发展空间,但他却执著地选择了社区工作。倪箫把这样的选择理解为是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每当他想到自己正为社区15000多居民服务时,自己就感觉生命有了价值。
刚到岗时,他对社区工作也理解为“鸡毛蒜皮”,自己学的专业知识可能在实际工作当中学非所用。不过,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他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如今的社区办公条件早已“鸟枪换炮”,办公室内都配上了电脑,倪箫凭专业所长成了社区里不折不扣的计算机“专家”,什么新电脑的组装,日常维护,新程序的添加都要找上他。这不,今年社区电脑中新添了“计生普查程序”,他“无师自通”,还逐一教会了同事们如何使用。因为对计算机特别在行,他还负责起建都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并多次参与到市电教中心的工作中去。
“他们都是科班出身,基本功扎实;他们融入角色快,看问题有新的视角。他们进入工作岗位没多久,却已使居委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给社区工作带来了新的气息。”北城区街道办副主任张爱琴如是评价。 本报记者 丁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