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歌声永远年轻”
时间:2009-12-02 A+   A- 举报

——记市老干部文艺队    

从小到大:22个春与秋

市老干部文艺队成立于1987年。那时候正流行港台歌曲,老年人却并不喜欢。一次老同志们在一起聊天时,大家提议组建一个老年人文艺队,唱老年人喜欢的歌。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老同志的响应。在县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下,文艺队很快便组建了起来。

“文艺队刚刚起步时,还不到10人,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排练内容也比较单一,大多是唱唱革命歌曲。”市老干部文艺队第一任队长宋介珍回忆道。如今文艺队已拥有37个成员。演出节目除了唱歌,还增加了乐器、舞蹈、小品、诗歌朗诵等众多项目。队员大多数是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的离退休老同志,纪律性特别强。每周六,文艺队都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集中排练,没有特殊情况,队员们从不缺席或者迟到。“在全体队员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老干部文艺队走过了22个不平凡的春秋。”去年,73岁的退休教师李文玉被大家推选为第四任队长,“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必须接好这支‘接力棒’,让文艺队越办越好。”

唱响时代:一颗红心跟党走

市老干部文艺队的队员,都经历过战争年代,这些老人对党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融入到节目的创作表演当中。对那些年代的艰辛与苦难,他们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表演更加真实感人。也因为生命中有着这特殊的经历,所以每次在表演《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节目时,老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老干部文艺队还聚集了一批艺术能人,他们紧跟形势,经常自己创作编排歌曲、舞蹈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老同志们创作了宣传革命精神的《千秋英名代代传》在全市演出;全市开展“三创一迎”活动后,文艺队迅速创作女声表演唱《三创一迎真正好》;崇启大桥开工建设,创作了诗歌《献给崇启大桥的礼物》;为劝说驾驶员不要酒后驾车,创作了独角戏《性命交关》……“老干部文艺队之所以越来越红火,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并紧跟时代步伐。登台演出不仅对我们自身是一种思想上的净化、教育与鼓励,也传递给了观众一种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老队长宋介珍说。

深入群众:欢乐送给你我他

市老干部文艺队的队员们在自娱的同时,他们也经常送戏进敬老院、进社区、进乡镇,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欢迎。22年来,他们几乎跑遍了我市所有的乡镇。由于名声在外,他们还受邀赴海门、通州、无锡、张家港等地演出。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不怕年老体弱,克服困难,排练了各种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艺队的老同志们还经常到乡村体验生活,创作出不少贴近农民生活的作品。他们独特的“娃娃舞”表演,更是受到欢迎。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文艺队赢得了市民、特别是老年观众的喜爱。有一年春节期间,文艺队去原惠丰镇卫群村演出,当时天正下着大雪,但村民们围了一圈又一圈,纷纷叫好。“我们的歌声永远年轻。我们要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用更精彩的演出回报观众的热情。”队员们如是说。

夕阳无限好,携手共黄昏。这些身为队员的离退休老干部们在这里重新找回了青春的激情;在这里,他们共同歌唱幸福美好的生活并将快乐带给他人;在这里,他们舞出别样人生,共同描绘出了一幅夕阳下最美的画卷。              本报记者    丁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