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启东籍农民工张雄伟
“打工明星”张雄伟 1987年离开启东走进上海滩时才18岁。20多年的农民工生涯,张雄伟创造了一连串的“第一”:上海建工集团第一个农民工党员、上海建工集团第一个农民工高级技师、上海市第一批农民工劳模、第一批“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市第一批农民工人大代表……
我应该为农民工说话
离家时父亲告诉雄伟“有了技术才有立身之本”。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苦中苦的累活抢着干,难中难的技术乐于学,在赴沪30名学徒中脱颖而出,被上海市安装工程公司一公司留用。以后他没有松懈,6年内完成了从焊接技工、技师到高级技师的“三级跳”。到沪第十年,他因表现出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有了这样的铺垫,到上海的第20个年头,张雄伟以农民工的身份走进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权力机关,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在感到这是一份无上光荣的同时,他深切地认识到,其中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他先后向上海市人大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放开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入学本市中高等应用技术学校的建议》等,建议政府贴心关怀农民工疾苦,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些农民工看到媒体对他的报道后,遇事便打电话向他求助。闵行区一个农民工因劳资纠纷找到了他,他抽出时间利用自考法律大专的知识积累帮助调解,最终使被突然辞退的农民工拿到了2000多元的补偿款。
我代表的是国家形象
凭借自己过硬的电焊绝活和尽责的工作态度,张雄伟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肯定,公司指派他参加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多项境外技术输出任务。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单松燕清楚地记得:“1996年女儿出生时他在北京没有回来,2006年最热的时候他去了坦桑尼亚,2007年最冷的时候去了俄罗斯。”每次执行任务,张雄伟站在代表公司形象、代表国家形象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
2006年8月,在坦桑尼亚参与工程建设的4个月里,他学会了用斯瓦西里语和黑人朋友沟通,告诉他们中国人和黑人都是“拉非克(朋友)”。他将省下的糖果、鸡蛋、方便面送给黑人朋友的孩子,教他们用斯瓦西里语说“中国好”。他那“上班是领导,下班是兄弟”的处事原则,让一度觉得有些卑微的黑人劳工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2007年初,张雄伟被指派参与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工程建设。这是一项为中俄友好年专门建设的重大工程,工程质量要求非常高。张雄伟凭借扎实的功底,高标准焊好了全部接口,最终拍片合格率达到100%,令工地上的工人和管理方都叹服不已。
今年4月,张雄伟受命担任世博会中国馆项目部电焊技术指导。张雄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仅手把手帮助其他农民工兄弟提高电焊技艺,还参与工地夜校建设,将自己在电焊领域的心得体会刻成教学光盘,让更多的世博建设者与世博工程一起成长。
我要为家乡建设出力
今年5月,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农民工的张雄伟,户籍迁入上海,成为了一名新上海人。但他念念不忘自己的血脉源头,希望能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多出一分力。
张雄伟属上海市人大虹口代表团。在虹口区广中街道组织的市、区人大代表结对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区人大代表,其中不乏经济界实业界的杰出人物。今年6月,上海市委组织部派人来启拍摄关于张雄伟成长成才的专题片,张雄伟极力向他们推介家乡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得到了上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7月17日,由广中街道党工委书记、虹口区人大广中代表团团长经廉义带领的广中街道党政代表团来到近海镇展开友好交流活动。他们考察了吕四渔港、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及向西村,对近海的发展十分感兴趣,并表示今后将加强彼此交流,增进友谊,在党建、招商等重要领域加强合作。
张雄伟告诉记者,双方结成友好单位后,近海镇将赴广中街道组织招商引资推介会,他还将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向部分上海企业家朋友推介启东。“我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努力,引进几家企业投资启东,为家乡经济发展做点实事。” 本报记者 黄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