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在东晋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的大院内,伴着阵阵笑声,公司78岁的退休养路工朱秀章一边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公司新购置的徐州重工振动压路机,一边“妒忌”地对他的儿子朱大年和技术员朱国威说:“现在的养路工可真幸福呀,样样都是现代化养护机械,可谓装备精良,我们那时候想都不敢想啊!”
朱秀章、朱大年、朱国威这三位启东老中青公路养路工,传承着公路养护接力棒,同时从他们的“武器装备”上也折射出了我市公路养护事业的飞速发展。
■朱秀章:能配上手扶拖拉机该多好!
上世纪60年代,30多岁的朱秀章,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从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进入养护道班,当了一名养路工,成为启东公路史上的第一代养路工。
当年,朱秀章养护的省道S221线汇龙镇至启东港段还只是一条仅7米宽的砂石路,基本上晴通雨阻,养路的工具是铁锨洋镐和扫帚,外加一把匀砂器,唯一的“机械设备”就是一辆自行车。
朱秀章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学习刻苦,钻劲十足,不时地在细细琢磨着养路的一招一式,拿他的话说:别看扫马路这活挺简单,把它做好还真不容易。老朱在修补坑槽、清扫马路砂方面有不少新发明和新方法,经他保养的3公里砂石路平顺畅通,好路率稳中有升,被工友们一致称为“朱教授”。这位“朱教授”后来成为启东公路史上唯一一位养路工出身的高级技师,负责管理全市所有砂石公路的养护工作。
那个时期,老朱骑着他的宝贝自行车,晃晃悠悠,四处巡查,常常是检查完一圈全市300公里的砂石路,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老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是有一辆手扶拖拉机该有多好,既可以多拉快运各种砂石材料,又可以快速查路。太需要了!”
■朱大年:最渴望有辆养护巡查车
1980年,朱大年子承父业来到启东公路站当起了一名养路工。朱秀章郑重地把扫帚交给了儿子,朱大年这一干,就是近30年。他毅然把责任扛在肩上,一门心思地扑到养路工作中,成为一颗朴实的“铺路石”。
朱大年个子瘦小,体重不满50公斤,但是他的工作热情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刚刚参加养护工作时,由于路段长,扫砂护路任务重,朱大年怕影响养护质量,就带上妻子一起上路作业,常常干得很晚,饭也顾不上吃,家反而成了旅馆。
1986年,原先朱秀章养护的S221线汇龙镇至启东港段改造成油砂保护层,告别了尘土飞扬、满身泥灰的历史。朱大年成为启东第一位油路养护工。他面对全新的柏油养护技术,勤问勤学勤练,很快熟悉了处置沥青泛油、拥包、网裂等损坏的养护技能,干起来得心应手。原先一天还完不成的活儿,现在只要一二个小时就干完了,行人还直夸扫得干净,走得舒适。
我市滨江临海,经常受到台风和暴雨的侵袭,公路上各种水毁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尤其是1998年夏季那场特大洪涝灾害,大量的路树被吹倒,倾伏在路面上,并且沿河路段频频塌方,险情不断。朱大年和他的工友们驾驶着拖拉机,四处奔波,奋力抢险,连续忙碌了几天几夜,终于抢通了公路。朱大年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有辆养护巡查车,我们可以干得更快,路通得更早!”
■朱国威 :轻松玩转“十八般武器”
时间过得很快。2003年,毕业于江苏大学道路桥梁专业的朱国威,被分配到启东公路站从事养路工作。
这时候,我市经过干线公路网化工程、县乡道公路通达工程的改造升级,路面大都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平整度高,使用寿命长,养路工的工作强度已大为减轻。在修补沥青路面时,新一代养路工朱国威驾驶着小型沥青摊铺机,按一下按钮,就操作好了送料、填充、找平等一系列工序,轻轻松松完成了补塘工作。
而朱国威操作过的养路机械还远不止沥青摊铺机一种,像路面保洁车、养护综合车、挖掘机、平地机、割草机、压路机、液压镐等等,加起来林林总总几十种。能玩转这么多家伙的人,理所当然成了香饽饽,就连帮小朱提亲说媒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前年,一位温柔美丽的白衣天使和朱国威喜结连理,这要是在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啊!当别人问起这位新娘为什么喜欢养路工时,她回答说:现在的养路工,讲起理论是工程师,钻进汽车是驾驶员,爬上机械是操作手,打打方向,按下按钮,敲敲键盘就把工作干了,我从心底里喜欢…… 本报通讯员 周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