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姻缘凤还巢
时间:2009-09-10 A+   A- 举报

如今,老年人再婚算不上啥稀奇事,但北新镇新庄村8组的这对老年夫妇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爱情故事——84岁的“新郎”胡家岐与82岁的“新娘”杨士兰,原是一对分开47年的结发夫妻。“新夫妇,老鸳鸯”的啼笑姻缘,顿时在四里八乡广为传开。

恩爱夫妻天各一方

1945年,20岁的胡家岐和杨士兰结为夫妻。小两口男耕女织,和睦相处,还添了一个宝贝儿子。虽然儿子的癫痫给夫妻俩带来了烦恼,但日子还是平平淡淡地走过了12个春秋。谁也没想到,因1958年一场意外的官司,胡家岐被判刑7年,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胡家岐在南通服刑的那段时间,坚信“老头子冤枉” 的杨士兰做好了等丈夫回家的准备。看儿子身体不好,她征得丈夫同意后领养了侄女,为的是老了以后有儿有女有个照应。1961年自然灾害时人们都在饿肚子,杨士兰将积攒的黄豆粉、面粉炒得香喷喷的送到农场,让胡家岐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
就在不到3年即可返家之时,胡家岐接到了一纸离婚诉求。原来是婆婆和杨士兰大吵一场令她心灰意冷,在旁人的劝说下心生去意。想到年轻的妻子过得不易,他同意了妻子的要求,并让妻子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两只戒指中大的那只带走。杨士兰从此改嫁他村,留下了13岁的儿子和侄女,却没带走任何财物。

风雨人生难忘旧情

在新家,勤劳能干的杨士兰得到了丈夫和子女们的尊重和爱戴。她在做好两个女儿继母的同时又领养了一个儿子。一家人辛辛苦苦翻建起了楼房,高兴地看着儿女们一个个成家立业,添丁进口。9年前丈夫先她而去,孝顺子女的细心照顾让她忘记了孤单。曾有人上门为她介绍退休工人作伴,被她婉言谢绝了。

胡家岐后来也组建了家庭。他还曾带着妻子找到前妻的家,希望能认个亲戚互相来往,但未能如愿。其间,除了亲生儿子28岁去世时杨士兰过来送儿子最后一程,两人没有直接联系,只是从热心的乡亲那里听到对方的消息。得知胡家岐经历了又一次婚变后再次成婚,杨士兰放下了一颗心为他高兴。

今年6月,年长胡家岐9岁的妻子在卧床不起近两年后离开了人世。无儿无女的老人常常思念从未有过争执的结发老妻。他弟媳两次上门找往日的妯娌道出胡家岐的心事,在杨士兰老人平静的心中掀起了波澜。知道杨士兰每周会去做礼拜,胡家岐早早地等在了教堂门口,见到发妻便迎上前自然地接过自行车问候一声“你来了”,往昔的温情瞬间在两人心头涌动。

杨士兰做电工的女婿抄表时听说胡家岐周到照顾病妻的故事,知道老人家境虽差,但为人很好。想到老人彼此“晓得苏醒”,儿女们表示了理解和支持,最终促成杨士兰“回家”。

牛郎织女再续前缘

农历六月十五那天,月圆人亦圆,杨士兰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还是离去时那两间小屋,还是当年成亲的一对新人,不同的是多了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儿女们送来了手机、自行车、彩电,杨士兰把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新拍的大红底色 “对子照”,家里顿时增添了很多喜气。看着二分地的芝麻成熟了,两个老人有搭有档,手拿小剪剥叶、采割、扎捆、晾晒,劳作间相视脉脉一笑,尽写恩爱无数。这一幕,令众多前来探望回巢新娘的老姐妹们感动不已又感慨万分。

8月26日,这对白发苍苍的新人走进了婚姻登记处的大门。他们不仅要给对方一个名分,还要把户口迁到一起终身相伴相依,对对方负责任。巧合的是,这一天正逢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工作人员知道了他们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无不深深地为他们祝福。而经历一番曲折重聚首,老两口更加互相珍惜,相互扶持间只觉今生再无憾怨。        报料:宋尚千  本报记者 黄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