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上的“眼镜秀才”
时间:2009-08-18 A+   A- 举报
□人物:赵卫星,35岁,黄海滩涂养殖户
□荣誉:江苏省渔业科技优秀示范户、启东市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8月16日,早上八九点光景。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一望无垠的养殖区内,“眼镜秀才”赵卫星推着装有虾蟹“营养食粮”的独轮车和妻子一同去海水池塘喂食(如图)。

赵卫星今年35岁,199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出了校门,他当过盐工,做过技术员,也跑过销售,但总觉得有劲使不上。2005年,他决意自主创业,举债14万元来到黄海滩涂公司,转包了别人觉得没“油水”的33亩池塘,继而创造性地实施名贵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混养。然而,当年冬天,严寒就将刚刚长成的梭子蟹冻死了大半。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和妻子痛哭一场后更坚定了创业的信心。而有了失败的教训,赵卫星在接下来的养殖中更加注重科技元素的添加运用。虾蟹种苗分外金贵,他夜以继日地琢磨并最终掌握其生产规律,实现了苗种成活率的大幅提高。夏季虾蟹疫病高发多发,他通过水质调控、饵料配比和合理用药提高了虾蟹抗病疫能力;寒潮来临,他运用加量注水等技术实现了虾蟹安全越冬。苦尽甘来。两年后,赵卫星不但在虾蟹养殖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还获得了亩均7000多元的养殖收入。赵卫星成功了,他毫无保留地向乡亲们传授自己的独特技术,不少人跟着富了起来。他也因此在养殖户中拥有了“眼镜秀才”的美誉。

小有成就,赵卫星依然停不下前进的步伐。如今,赵卫星已将养殖面积拓展到了103亩,养殖净收入连续多年达到了20多万元。而由他手把手引上致富路的养殖户也已超过了100户。他因此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渔业科技优秀示范户”、“启东市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荣誉。            本报记者   袁荣荣 袁 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