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菇育“真金”
时间:2009-08-12 A+   A- 举报
□百家姓:方建中,汇龙镇中群村菇农
□致富经:瞄准市场空缺,自学培管技术,大胆投入扩大规模

8月8日,记者在汇龙镇中群村见到珍稀菇种植能手方建中时,他正在照看他的菌种,“再过一个星期,这些菌种就可以种植了,现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检查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方建中与珍稀菇“结缘”纯属偶然。2004年的一天,他在超市里看到了一袋新品食用菌。种植过蘑菇的方建中饶有兴致地买了一袋,跑到农业部门去咨询。原来他拿的正是食用菌里的高档品种——珍稀菇,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真菌多糖,是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具的高蛋白、低脂肪健康食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方建中眼睛一亮,认为这是一条创业致富的好路子。由于当时启东还没有现成的种植经验,书店也买不到相关书籍,他便去上海、北京的农科院请教种植方法,还去兴化、苏州、常州的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只要哪里有珍稀菇的消息,我就去哪里。”方建中白天干活,晚上记笔记,从稻草培养基料,到出菇前后的管理,每一个过程都详尽记录,很快掌握了珍稀菇的种植技术。

一人尝试新品种植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方建中每天都呆在菇棚里,随时关注着珍稀菇的生长。“珍稀菇很娇贵,冷不得、干不得。”方建中介绍,珍稀菇的生长环境要保持30~35℃的恒温,90%~95%的湿度,大棚内空气要新鲜,稍不注意就会“生病”,因此需要加倍呵护。方建中的菇棚因此显得比较高档,有加湿器、时间控制器、排风扇、煤炉等。有一次就因为忘记开排风扇及时通风,棚内的珍稀菇全都“闷”死了,损失了1万多元,让方建中心痛不已,从此不敢有半点闪失。

如方建中所料,珍稀菇的市场销售令人满意,种了10多年田的方建中第一次赚到了大票子,也由此壮大了胆子。通过借贷,方建中投资100多万元,种植6个珍稀菇品种,“珍稀田”10多亩,种植成本是普通食用菌的3倍。“但是我一点都不担心。我已经算过了,1吨的培养料要近3000元的成本,但是产出可以达到6000元,翻了一倍呢!”方建中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已从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种植经验,从制菌、拌料、制袋,到培养管理等一整套工序都可以自己完成,大大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损耗,这几年赚的钱足够盖一幢漂亮的小楼房了。        本报记者   鲁敏伟